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曾经的流行语

●王乾荣 《讽刺与幽默》(2025年03月21日 第 11 版)

  今年第1期《文学自由谈》杂志刊载叶辛文章《上海话的意味》。所谓“上海话”,是全称判断,其实叶辛只举了几十年前流行的“乒乓响”“赖三”“穷闯祸”等几个例子,分别意指“漂亮、很好”“坏女孩”“惹是非”。我知道的上海人曾经爱说的“阿飞”“小瘪三”“小赤佬”,作为历史语词,叶辛没有提到,人们似乎也很少说了。

  

  这使我想起北京同学曾经常说的土话,如“丫、你丫、你丫的、丫挺、丫挺的、你丫挺的”,这些都是一句话的不同说法:“你是个丫头养的”;还有“颠儿了、撒丫子了”“嘛起”“吃了吗?您呐”“挺棒”,分别意为“走了、跑了”“干吗去呀”“您吃饭了吗”“非常好”。我1958年来京,听小同学们说这样的话,颇觉新鲜,现在这些口头语大都销声匿迹,只有产生在几十年前的“棒”留在普通话里,而王朔在小说中仍说“丫的”,也算历史词汇了。

  

  “您”这个词真是十分神奇。有道是:“一听就是北京人,句句带您。”现在,不光全国人民说“您”,连两三千年前的古人,在电视剧里都“您您您”了。

  

  如今年轻人多说“网语”,我不懂,特意网购一本邵燕君主编的厚厚的《考壁书》,试着学习摩登词;有时,也请Deep⁃Seek搜集、释义。新词语的出现、隐去或消失,乃是语言发展演进的规律,回味起来,挺有意思,也挺好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