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众生相

讽刺与幽默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幽默在劝谏中的神奇效果

文/瓜田 图/王成喜 《讽刺与幽默》(2025年03月14日 第 11 版)

  《三国志》中简雍的传记仅二百余字,却描绘得生动传神。其中一节写道:

  

  先主时天旱,禁私酿。吏于人家索得酿具,欲论罚。简雍与先主游,见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何以知之?”对曰:“彼有其具。”先主大笑而止。

  

  这故事发生在简雍与刘备之间。简雍先生是刘备的老乡,刘备卖草鞋的时候他们就是哥们儿了。刘备出来混,他就一直跟着。

  

  当年蜀国天旱,粮食短缺。这时候如果随便用粮食酿酒,就会造成粮荒。所以当时的法令很严厉,私自酿酒是重罪。一次,有人从某个百姓家里搜出来酿酒的一套器具,人也就被抓了起来。简雍坚决反对,认为证据不足。刘备说:“酿酒的工具都摆在这里了,还要什么证据?”坚持处罚。较劲是较劲,并不耽误两个人休息时间到街上一起散散步。这两个人走着走着,简雍突然指着前面并排走路的一男一女小声说道:“皇上,你看见没有,这两个家伙不是好人,马上就要找地方干行淫的勾当了。咱们现在抓不抓?”刘备笑着说:“净是信口胡说!人家在那里好好地走路,哪里就会行淫呢!”简雍诡异地笑着说:“我怎么胡说?他们两个随身都带着作案工具呢!”刘备大笑,说:“你这个家伙,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呢!好,算你有理,回去马上放人!”

  

  这个简雍,不但有才,还敢坚持原则,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用一个幽默的比喻巧妙地纠正了刘备的错误。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既是君臣,亦是战友,他们之间开个玩笑,风险并不是很大。

  

  在中国史籍中,以幽默讽谏君王的,多为宫廷优伶。他们诙谐风趣,反应机敏,能言善辩,深受君主和大臣们的喜爱。但优伶没有政治地位,一旦说错了话,君主不高兴了,后果也是很严重的,搭上性命也是有的。尽管如此,史书上仍记载了不少优伶凭着幽默的操作,阻止了决策者的胡闹,为国家做出贡献。

  

  秦皇嬴政有一天忽发奇想,要扩大自己的园囿,也就是游玩打猎的林苑。嬴政刚把这种想法说给群臣听,还没等群臣议论,一个叫优旃的娱乐专家就发言了。优旃说:“扩大园囿?这真是个好主意。园子大了,就可以多养一些飞禽走兽。这样,一旦有敌人从东方打过来,我们把麋鹿放出去迎敌,那是百战百胜啊!”嬴政智商是不容怀疑的,听了优旃阴阳怪气的议论,再看看群臣也没有响应的,就再也不提这事了。史书上类似的故事还很多。有时不禁感慨,这些勇敢的优伶,比那些唯唯诺诺的大臣还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