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显成效 2023年12月25日

  “从2013年的‘大气十条’,到2018年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我们一直在交通领域寻找好的污染治理方法。因为现在来看,在煤治理比较有成效的同时,越来越感觉到移动源的污染显得更加突出。我们每次都能监测到,氮氧化物是拉动PM2.5快速上升的主要因子。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的年报显示,氮氧化物的排放,移动源是主要贡献者。”在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指出。

  刘炳江表示,交通源污染治理,此前是在点上找经验、开辟新路径,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治理时期。

  ■ 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

  据了解,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其中,公路运输碳排放量占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的80%以上。同时,交通领域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也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交通领域污染治理一直是我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生态环境部于近日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3)》(以下简称《年报》)显示,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同比增长5.6%。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

  2022年,全国机动车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743.0万吨、191.2万吨、526.7万吨、5.3万吨。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CO、HC、NOx和PM超过90%。柴油车NOx排放量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PM超过90%;汽油车CO、HC排放量超过汽车排放总量的80%。

  此外,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非道路移动源排放二氧化硫(SO2)、HC、NOx、PM分别为17.6万吨、42.7万吨、474.2万吨、23.1万吨;NOx排放量接近机动车。其中,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飞机排放的NOx分别占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总量的28.5%、34.7%、32.5%、2.9%、1.4%。

  ■ 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下,我国交通领域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提出要通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生态环境部在《年报》中指出,2022年,各地统筹开展“车—油—路—企”行动,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新生产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环保监管、开展车用油品质量专项检查、建立完善移动源污染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017年以天津港停止接收公路运煤为标志,随后所有港口停止重卡运煤,开辟了我国‘公转铁’的新工作,铁路运输量开始连续增长。我国铁路运输货运量接近50亿吨。”刘炳江指出,今年建成并开通了重点铁路专用线65条,全国铁路和水运货运量同比增长6%;新能源重卡共销售2.4万辆,同比增加36.9%。

  另据介绍,2013—2022年,全国70万辆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从20%提升至接近80%,城市里的垃圾清运车也已开始绿色化。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工作也要求清洁运输,氢能重卡、电动重卡实现从零到目前每年几万辆的销量,大气污染治理为新能源重卡提供了应用场景。

  机动车的清洁化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8年来,我国机动车排放标准与世界接轨,淘汰了约4000万辆老旧汽车;因机动车排放问题召回累计19起,涉及17家企业,召回车辆325万辆。另外,非道路移动机械电动化也取得突破。电动叉车销量占比达60%。机场、港口、码头等非道路机械电动化都在大规模推进。

  ■ 需持续优化交通结构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交通领域污染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以货运结构为例,一直以来,公路运输是交通领域排放的“大头”,因此,推动“公转铁”是降低污染排放的有效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货运量占比仅约为10%,与发达国家的40%左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结构还未能根本性改变。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

  《行动计划》强调,要持续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运输体系。到2025年,铁路、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晋陕蒙新煤炭主产区中长距离运输的煤炭和焦炭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90%;重点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焦炭等清洁运输(含新能源车)比例力争达到80%。

  另外,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力争到2025年,重点区域高速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不低于60%。

  刘炳江表示,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交通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着墨最多,也是量化指标最多、措施最细最具体的一个章节。下一步就看怎么抓好,一件事一件事、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