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增储上产“资源池”咋扩容 2023年12月04日

  图为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现场。

  油气增储上产离不开技术“利器”的强有力支撑。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石油产量连续第四年稳定增长,并时隔6年重返2亿吨,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至2200亿立方米,为保障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也是在这一时期,国内油气地质理论创新的勘探技术攻关取得丰硕成果。

  “‘双碳’目标下,油气需求依然强劲。要想实现油气稳产增产,重大核心理论技术的革命性颠覆性作用将更加凸显,迫切需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油气勘探新突破,推动国家持续提升油气资源供给能力。”这是第十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上专家们的共识。

  ■■ 稳油增气资源基础待牢固

  在国内主力油企努力下,国内油气储产量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上游业务持续发展,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侯启军指出,近年来,国内油气公司勘探频传捷报,为全国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和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奠定资源基础。同时,地下清洁能源资源综合勘探、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国内油气资源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资源品位持续降低,各项成本呈上升趋势,效益勘探难度加大,稳油增气的资源基础还不够牢固。同时,开发老油气田稳产难度加大、提高采收率技术亟待攻关、海外油气亿吨稳产面临挑战,成为油气增储面临的难题。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指出,要围绕国家油气安全的战略目标,破解资源禀赋约束,加快形成原创性的理论认识,引领性的技术装备,打造支撑有力、前沿领先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要强化基础研究,加大风险勘探力度。要聚焦川渝地区‘气大庆’,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大庆’,鄂尔多斯亿吨级油气超级盆地,海洋万亿方大气区,深层煤燃气大气区等标志性工程,持续加强基础油气原地质研究,积极拓展风险勘探领域,并加快部署实施,争取获得更多新的发现。”任京东表示。

  ■■ 让非常规变“新常规”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表示,保持原油产量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目标可以实现,未来油气勘探主要领域在陆上深层、深水与非常规油气。“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海洋油田增产和页岩油开发,将继续推动中国原油产量稳产2亿吨以上。同时,我国已在深层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勘探开发上获得一批突破,将成为未来石油产量重要的增长点。”

  在今年5月举办的2023中关村论坛上,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及战略突破正式发布。成果创新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富集地质理论,解决了陆相页岩“生油”“储油”“产油”的世界科学难题,创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关键技术体系,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松辽盆地古龙等国家级示范区与基地。

  贾承造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到2035年,2亿吨原油稳产,关键是低渗透致密页岩油产量要从2021年的5400万吨增至7500万吨,包括低渗透从3700万吨增至4500万吨,致密油由1400万吨增至1700万吨,页岩油由300万吨增至1300万吨。“天然气3000亿立方米产能则需要在勘探发现新大气田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如果石油年产量达到2.2亿吨,预计致密油产量需达到2000万吨,页岩油产量达到3000万吨。页岩油产量从300万吨到3000万吨是质的飞跃,存在一定风险,需要持续技术创新的支持。” 贾承造坦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表示,维持原油产量2亿吨红线离不开陆相页岩油的支持。“如果未来原油产量要持续增长,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中低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

  贾承造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页岩革命”正在进行中,在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开发理论和水平井体积压裂等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海相页岩气和陆相页岩油开发中尤为突出,可以展示“页岩革命”的光明前景。

  ■■ 攻克技术锻造“利器”

  当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非常规、深层、深水、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和CCS/CCUS五大领域。“这些领域工程技术难度最大、地质赋存规律与开发生产规律科学认知程度最低、所需技术装备尚在研发且成本高、投资大。因此,形成新一代适应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装备与施工作业队伍能力,是实现高效低成本开发的关键。”贾承造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老油气田在我国油气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上产油气田以“低渗—非常规”为主,马上面临提高采收率的挑战,要发展油气开发理论,持续发展大幅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技术,同时大力发展CCS/CCUS技术。

  任京东指出,油气行业要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锻造增幅上涨的新“利器”。“传统油气领域按照存量聚焦提高采收率,增量聚焦非常规、深层、深水,优先解决非常规效益开发和老油田人才两大难题,要加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革命性技术研发,加强现场先导实验攻关,尽早突破规模生产技术关和经济关。”

  “油气产业要充分发挥在CCUS/CCS领域的资源技术优势,深化二氧化碳去油及封存技术工程攻关,推动区油减碳共同发力。同时,加强油气生产方式转变,加大油气生产环节,用能的绿电替代,推动油气与风光地热等新能源的融合发展。”任京东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