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价格上限 实施出口管制 澳大利亚调整能源政策 2023年03月06日

  近日,澳大利亚提出,计划将能源出口管制正式写入法律。这是继去年底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设定价格上限之后,澳大利亚又一次对本国能源出手。作为全球主要的天然气和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频频调整能源政策引起广泛热议,同时也引发了其本土能源生产商和贸易伙伴的强烈不安,认为设定价格上限并管制出口,会重挫澳大利亚的引资能力,进而破坏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

  ■■能源政策面临大调整

  《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称,澳大利亚“能源出口管制令”将正式立法,此举旨在赋予澳联邦政府限制出口的权力,以缓解物价上涨对民生的负面影响,应对国内能源供应不足。

  澳大利亚舆论认为,如何维持能源出口和本土供应之间的平衡,是澳政府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飙涨的背景下,能源和矿产资源是澳大利亚出口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天然气价格飙升,澳大利亚去年LNG出口额达到908亿澳元,较2021年增长83%。

  根据澳大利亚工业部预估,受煤炭和天然气价格飙升影响,2023财年(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澳矿产和能源出口收入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4190亿澳元。

  澳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表示,澳联邦政府应释放没有签署长协的天然气资源,在优先满足国内需求后,再出口剩余产量。

  这意味着,对于进口澳能源的国家,如果没有签订长协,可能面临能源供给减少的风险;而对于通过长协购买了70%以上天然气的国家而言,影响范围其实微乎其微。

  这是继去年底设定能源价格上限之后,澳大利亚对能源政策的最新调整。去年12月,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一项立法,为澳国内天然气和煤炭设定了价格上限,有效期为12个月。截至今年底,澳国内天然气价格上限将被限制在每千兆焦耳12澳元,不到去年第三季度平均价格每千兆焦耳26澳元的一半,国内煤炭价格将被限制在每吨125澳元。

  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还考虑针对石油资源租赁税进行全面改革。《澳洲人报》指出,新任政府已经向日本、韩国、印度等主要贸易伙伴承诺,不会给贸易合作造成阻碍。

  ■■影响投资和贸易关系

  尽管澳政府一再保证不会影响正常能源贸易,但能源公司和投资者都表达了不满和担忧。澳本土能源企业发出警告称,新的法律将导致市场混乱,不管是限价措施,还是出口管制,都可能对未来澳能源领域投资增添障碍,进而给贸易关系产生恶劣影响。

  日本驻澳大利亚大使馆表示,正在密切关注局势。日本三井公司则警告称,短期干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目前暂时没有面临来自澳大利亚LNG短缺的情况,但正在利用一切机会表达对该国能源出口管制的担忧。

  澳能源咨询公司EnergyQuest的数据显示,去年,澳大利亚天然气占日本LNG进口量的42%以上,占韩国进口量的22%。

  “人们越来越担心,澳大利亚正在破坏对贸易伙伴关于天然气出口的承诺,这是一个危险信号。”瑞士信贷能源分析师索尔·卡维尼克表示,“国际公司现在将澳大利亚视为一个主权风险增加的国家。”

  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则表示,韩国从澳大利亚获得的LNG大多签订了长协,因此对于澳可能实施的能源出口管制持观望态度。

  EnergyQuest公司首席执行官格雷姆·白修恩表示,亚洲国家对澳限制LNG出口的担忧,可能会对澳大利亚绿色能源转型产生影响,比如,澳氢气出口项目正在寻求亚洲投资。”

  ■■本土能源业受波及

  与此同时,澳本土能源企业也可能受到波及。澳大利亚天然气生产商Senex Energy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恩·戴维斯表示,澳政府的“鲁莽干预”有可能“扼杀行业投资信心”,并可能导致企业不得不违反出口合同,将供应转向国内市场。据悉,因为能源出口管制令,该公司不得不暂停了一项价值10亿澳元的投资计划。

  Senex Energy公司主要在昆士兰州和南澳进行油气生产活动,韩国钢铁制造商浦项制铁持有其多数股权。戴维斯表示,干预将意味着浦项制铁将澳大利亚视为一个“风险颇大的存在”。

  澳大利亚库柏能源则于近日暂停了在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的天然气业务扩张计划。该公司负责人戴维·麦克斯韦尔表示,价格上限和出口管制最终将增加国内市场压力,因为这将阻止新供应进入市场。

  麦克斯韦尔表示:“如果政策和法规不支持对新的竞争性供应进行必要投资,长期成本压力和能源安全担忧将比预期中严重得多。”

  此外,加拿大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和美国私募股权公司EIG Global energy Partners拟120亿美元收购澳公用事业能源公司Origin Energy的计划也可能受到威胁。Origin Energy公司表示,政策变动使得其达成新的LNG长协变得艰难。

  必和必拓澳大利亚总裁杰拉尔丁·斯莱特里指出,能源政策调整为更广泛的资源行业敲响了警钟。“近期拟议的立法和财政改革带来了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澳大利亚丧失部分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