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为煤层气开发绘新图 2023年03月06日

  为加快发展山西煤层气产业和建设国家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基地,助力山西“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建设,山西省日前发布《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落实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加强矿产资源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全省矿产资源各类专项规划和编制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标准。

  根据《规划》,古交—交城(太原市)矿区成为国家规划矿区,2025年建成年产3亿至5亿立方米的煤层气气田。山西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山西省把加快煤层气勘查开发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路径,初步构建了涵盖上中下游的一条完整的煤层气大产业链。未来,山西煤层气开发将逐步实现产业化。

  ▲产业布局和结构将更优化

  山西省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最高、开发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数据显示,山西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近1/3,目前全省有煤层气矿区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据记者了解,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打破多年徘徊局面,陆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其中,主体油气企业技术能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化基地全面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全国首个省级煤层气勘查开发专项规划统筹指导下,形成了煤层气管理“山西样板”。

  山西省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山西省累计抽采煤层气达96.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同期煤层气产量的八成以上,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现实“实力”,山西对煤层气产业下一步发展给予明确规划。

  根据《规划》,到2035年,山西省煤层气预计增加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力争抽采量达到350亿立方米以上。未来,煤层气产业布局和结构也将更加优化,煤层气、煤炭开发协调关系更加合理,综合勘查开发机制更加完善,开发技术全面提升,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三气共探共采”和深部煤层气找矿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煤层气矿业权市场管理更趋规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更加协调发展,煤层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蓝焰控股董秘也表示,《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山西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规划目标、总体布局和时序安排,对推动煤层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蓝焰控股将以《规划》为引领,积极扩大优质资源储备,加强勘探开发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煤层气产销量,为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和国家非常规能源基地建设作出贡献。

  ▲提质增效需精耕细作

  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要求下,天然气增储上产十分迫切,国内煤层气产业初具规模且产量不断突破。

  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徐凤银曾指出,随着储层改造技术的重大突破,带动大吉煤层气田埋深大于2000米煤层气勘探开发获得成功,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深度已不再是影响产量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更不是禁区。全国煤层气资源量有望在原有36.81万亿立方米基础上实现翻番,年产量有望到2025年实现100亿立方米、2030年实现300亿立方米,长远有望达到千亿立方米大产业战略。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煤层气产业仍面临发展速度低于预期的窘境,企业在不断破解勘探程度低、单井产气量差、产能到位率低难题。

  徐凤银指出,导致煤层气产业整体不够理想的原因很多,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技术原因,也有管理原因,是系统性的综合因素所造成。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煤层气浅部资源条件研究精度不够,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支出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够成熟,亟需建立深部(层)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有利区综合评价方法需攻关。“主要是各区块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成熟技术无法照搬。” 徐凤银表示。

  “目前从事煤层气业务的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总体数量不多,专家又很分散。各种技术标准与现场实际应用的匹配度仍需加强。此外,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效益不明显,出台的多项倾斜优惠政策,执行和落实有待加强。” 山西省太平洋煤层气研究院院长张遂安指出。

  徐凤银表示,但只要产业内外坚持不懈,一定能够真正把煤层气事业发展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步步为营有序发展

  “双碳”目标给煤层气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但由于开发理论与应用技术所处的复杂阶段和不适应性,如何发展成为关键点。

  业内人士指出,在发展区域上,煤层气主要集中分布在9个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的大型聚煤盆地,除目前主体开发的亲水和鄂尔多斯盆地外,其他7个盆地前景广阔。从发展领域看,低煤阶占比高但尚未实现规模开发。从开发深度看,2000米以深煤层气资源量更客观,将成为未来煤层气开发实现大突破的主体和关键。

  徐凤银认为,煤层气产业可以实行两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理论与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实现国家“十四五”100亿立方米的规划目标,坚定产业发展信心;第二步,到2030年,形成针对大部分地质条件的适用性技术,达到300亿立方米目标,在天然气总量中占重要地位。

  徐凤银同时提出发展建议,可以通过三个“层次”有序发展:第一个层次,在资源条件好、已投入开发的成熟区块,优化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的井型和井网,进行综合治理或进行二次开发;第二层次,在煤层气探明储量区进一步重新评估储量有效性,规范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序,重新进行评价,确定适应性技术;第三,其他矿权区块应系统性开展新一轮资源惊喜评价,进一步寻求新“甜点区”,注重认识和评价煤系其他岩层中的“煤成气”。

  张遂安表示,产业发展要避免大起大落、时冷时热,一定要稳扎稳打进行,大型企业要做好引领示范。

  “除技术这一重要因素外,人才缺失也是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的关键。”张遂安坦言,不论是技术还是管理,煤层气产业对人才有更高的要求。从我们走访和调研的情况看,现有人员与产业发展战略需求不匹配。所以,要充分调动行业内外力量加以强化,全力推动国家煤层气高端智库建设,还可以建立统一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