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储上产探新路 化学驱油再出发 ——海油发展自研驱油剂,“洗”出地层犄角旮旯里的油 2023年03月06日

  2月24日,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聚合物驱油剂首批产品下线,这是中国海油首次进行驱油聚合物自主化、定制化生产。

  经过地压“顶”油一次采油、注水“驱”油二次采油两个阶段,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被称为三次采油的化学驱油,是通过在水中加入化学物质,好比洗衣粉,能够将地层犄角旮旯里的油“洗”出来。

  “过去,化学驱油我们是跟跑,现在可以并跑甚至是领跑,更多沉睡地下的石油储量被唤醒。”中国海油集团公司专家、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增产首席工程师易飞说。

  岐口17-2油田2001年投产,随着开发深入,逐步成为高采出、高含水的“双特高”油田,常规注水开发已不能满足油田需求。为进一步释放该油田潜能,对其规划了中长期化学驱增产方案。

  “基于分子结构和产品性能的设计研发理念,是产品研发取得成功的关键。”易飞说。

  针对油田高温、高含水等特点,研发团队从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在聚合物分子主链上引入特种功能基团,提高耐温抗盐性能。同时,创新聚合反应方式,实现高效速溶、增粘。室内实验证明,新产品的理化性能、溶液性能、注入性能和驱替性能均满足油田需求,原油采出程度较水驱提高18.91%。

  为确保产品走出实验室,实现工业化生产,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探索建立了反应升温控制、绝热环境保护等创新性技术工艺,并联合中海油(天津)油田化工有限公司,实现室内实验与工业化生产衔接。

  目前,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已建成常规聚合物(速溶)、耐温耐盐聚合物(速溶)、功能聚合物、预交联凝胶颗粒等4类产品合成及生产工艺包,具备化学驱产品设计、合成、规模化生产的一体化能力。

  从2003年起,渤海油田形成包括聚合物驱在内的化学驱技术。20年来,化学驱技术在渤海油田实施44井次作业,累计增油超800万方。

  据了解,预计今年4月,岐口17-2油田将启动注聚作业,这是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再次出发,将全面应用自主研制的驱油剂。目前,渤海油田适合聚合物驱的已开采油田达13个,涵盖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10.3亿立方米,化学驱油剂需求潜力巨大。

  “定制化产品成功落地,标志着中国海油化学驱油剂产品自主化研发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院长刘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