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区域能源,有利于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称,“30·60”双碳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城市能源规划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远景下,良好的城市区域能源规划和高效节能措施,对于绿色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愈发重要。
然而,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存在较高的体制机制和市场壁垒,导致大规模推广区域能源进展缓慢。
国际经验已成熟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城市消耗的能源占比超过70%。尤其是在我国,随着城市扩张,城市供热和供冷需求日益增长,但供能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能及时跟进,亟需合理的区域能源提高能效。
所谓城市区域能源规划,即为整合电力、热力、燃气等能源专项规划方案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内容包括区域能源系统资源分布、区域发展能源目标、能源消耗预算、区域能源发展路线图等。
近年来,区域能源作为成熟的能源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得到应用。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45个区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的总结和归纳,发展现代城市区域能源,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整合冷、热、电、气等多种能源资源,推动打破传统单一能源发展的技术壁垒、市场壁垒和体制壁垒,实现多能源的协同互补,可以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发展仍存多重阻碍
随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技术的普及,业内专家认为,城市将从单纯的能源消费节点转换为能源产消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指出,在碳中和愿景下,以燃煤电厂以及燃气电厂为枢纽的传统能源将逐步退役。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供给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各城市的供热规划、交通能源规划也随着碳中和的要求面临严峻挑战。
南存辉指出,纵观当前发展实际,我国区域能源的发展仍存在多方面阻碍。
其中,当前我国各类能源在供给、传输和应用等环节均较为割裂,实现融合发展存在较高的体制机制壁垒和市场壁垒,是大规模推广区域能源的主要障碍。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恒基兆业集团主席、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主席李家杰也表示,城市能源系统各自运行,对电、水、气、热等能源缺少统一规划,尚无完整的智慧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等三大挑战。
城市区域能源的生产与利用都离不开数据与监管,然而据记者了解,当前区域能源缺乏完善的市政供热和供冷数据,缺乏统一的能源节约和环境效益标准,且并网政策不完善,并网限制较多,导致弃电弃能问题严峻。此外,我国能源定价制度不完善,市场供需结构不平衡,如燃气供应限制及价格约束,使区域能源系统相对于其它技术处于劣势,从而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建议纳入“十四五”能源规划
多位代表委员均认为,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良好的能源规划和高效节能措施,对于绿色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愈发重要。
在技术路线层面,姜希猛认为,首先,城市区域能源专项规划制定应基于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城市发展、区域能源资源和需求,保障城市能源系统和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将能源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管网规划结合起来,为进一步制定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能源基础设施安装规划提供指导。
其次,应预测区域能源消耗,将碳中和目标融入到区域能源规划中。对各类用途的终端能耗进行细分和计算,结合城市发展目标进行区域能源消耗的预算,同时将碳排放纳入能源规划,使其与能源供需平衡和成本最优等已有目标具有同等地位,为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持。
在政策层面,南存辉建议,将区域能源发展列入“十四五”能源规划,研究制定我国区域能源发展专项政策,鼓励支持城市分布式发电、热电冷联供和可再生能源创新模式的开发、建设和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城市区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完善能源、土地利用与基础设施的综合规划。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区域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营。
“应鼓励多种主体参与区域智慧能源运营管理。如开放零碳示范城市分布式能源市场化交易、建立市场化输配电价体系,并鼓励多种主体参与区域配电网投资,并结合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开展智慧运营。”李家杰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