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情怀 2021年03月15日

  担水挑柴、修坝抗旱、进城卖菜、送肥下田、徒步羊肠小路,儿时的生活记忆里,衣食住行似乎都离不开扁担。   

  “汤人(商汤的祖先)因居天山,取水于天河,汤人旦部为减轻山地负重,发明了‘竹扁担’,因而扁担成为旦人的专利。”按照资料推算,扁担已有数千年历史。竹扁担之后,又出现了木扁担,因此竹、木是扁担的主要原料。

  旧时扁担随处可见,作用不小,泰山挑山工、山城棒棒军都离不开它。至今在武汉、重庆等地,扁担又是对零散临时搬运工人的代称。而且,扁担还广泛渗透到文艺创作中,在民间的扁担舞中,扁担既是伴奏乐器,又是舞蹈道具。

  乡下老家土屋的角落里静静卧着一副扁担,那是父亲生前日日不离身的心爱之物。父亲把种子、化肥用扁担担到田间,秋收时,又担回一担担的稻谷、小麦、土豆、地瓜等全家人的口粮。家中孩子多,日子过得清苦,母亲种菜补贴家用,父亲每天一早就担着蔬菜去县城叫卖,回来时又挑回油盐酱醋等生活物资,有时还有我们不常吃得到的美味零食。幼时的我不懂事,经常缠着父亲一起上街,父亲卖完菜,又用扁担挑着我,一头是我,一头是路边捡来的石块。

  农闲时,父亲喜欢围着后山转几圈,寻找长短粗细合适的杂木和竹子,再耐心花几天时间做出一副副木扁担、竹扁担,还有一根根短短的小扁担,以便农忙时孩子们也能加入“双抢”大军。母亲的扁担细长,父亲的扁担粗壮,他总是恨不得一下担起千斤重。那年父亲病重,尽管扁担释放了它之于父亲的负荷,却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长大后,我们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幼时生活过的土屋,去了城市生活。母亲恋旧,一直舍不得丢弃父亲生前之物,那副扁担便被时光尘封在土屋的角落里。     

  父亲的扁担上挑的是生活,是全家人的希望。只有用过扁担的人,经历过苦难岁月的人,为生活奋斗过的人,方知扁担有一份别样的情怀,那是一种面对困难不会退缩的担当精神,是一种勇挑重担、全力以赴、改变生活和命运的坚韧品格。

  (作者供职于福建厦门市湖里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