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4年12月30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投产

西南电网主网架提升至1000千伏

《中国能源报》(2024年12月30日 第 08 版)

  图为海拔3450米的川渝特高压工程四川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汇集甘孜地区水、风、光清洁能源送往成渝负荷中心。

  赖俊吉/摄

  图为川渝特高压工程重庆铜梁1000千伏变电站全景图。

  李涛/摄

  本报讯 记者苏南报道 国家电网公司12月27日发布消息,全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以下简称“川渝特高压工程”)建成投运。这是继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

  据了解,该工程途经四川甘孜州、雅安市、眉山市、乐山市、内江市、资阳市和重庆潼南区、铜梁区等8个地市(州、区),新建1000千伏线路1316公里,在四川、重庆两地新建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铜梁4座1000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2400万千伏安。工程投运后,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1000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对保障今冬明春及未来西南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增强川西地区电力送出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海拔特高压输电技术创新突破、带动上下游产业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十四五”以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川渝两地用电需求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四川、重庆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约7500万千瓦、310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48.0%和38.0%。川渝特高压工程连接四川、重庆电源和负荷中心,实现了四川、重庆十余年的特高压交流联网构想,投运后将提升四川水电通道送出能力480万千瓦,提升川渝断面输电能力最大400万千瓦,提升重庆市电力保障水平,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同时,该工程可提高川渝电网跨省跨区互联互济能力,有效增强西南电网系统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资源配置能力,有力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电力保障能力。

  四川是我国清洁能源大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超1.4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超1700万千瓦,预计2025年新能源装机将达到3200万千瓦。川渝特高压工程投运后,我国西南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可将川西地区丰富的水、风、光等清洁电能更大规模地输送至重庆、成都等负荷中心,满足川西等地清洁能源的多元开发和送出需要,有效承接来自西北、西藏等地的电能,进一步推动多能互补,构建西南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西南立体枢纽大电网,实现清洁能源更高质量就地消纳和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作为我国首个高海拔特高压交流工程,川渝特高压工程建设面临技术“创新区”、施工“无人区”和地域“空白区”的全新挑战。与已建同类工程相比,我国1000千伏变电站最高海拔从1300米跃升至3450米(甘孜1000千伏变电站),线路海拔从2300米提升至4750米,海拔升高,空气间隙加大,设备和杆塔尺寸增大,同时甘孜站地震烈度8度(9度设防),高海拔与高抗震难度叠加,进一步加大设备的研制难度。此外,线路最大覆冰量60毫米,超出现有特高压工程设计规程和设备研发边界。设计科研团队针对高海拔、重覆冰特点,先后开展145类科研和工程验证试验,在世界上首次攻克空气间隙、外绝缘、电磁环境等高海拔特高压关键技术,首次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特高压变压器等4类设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次研发采用10分裂导线、金具和新型放线设备工艺,首次采用“八腿式”门型输电铁塔,为后续高海拔和重冰区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川渝特高压工程总投资286.31亿元,在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同时,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工程建设过程中,除高原特高压建设所需的特殊装备外,施工所用到的机械设备超六成采购或租赁来自四川、重庆本地,所需的砂石、水泥、管材等工程建设材料全部就地采购。此外,高海拔地区极寒缺氧、温差大、紫外线强,人员退场率高、施工降效明显,工程建立高海拔习服体系,各区段因地制宜精益管理,较里程碑计划提前半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电网大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显著提升,“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规模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