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航运业承载着全球80%以上贸易量,在筑牢国际贸易基石的同时,也面临严峻脱碳考验。在低碳转型进程中,绿色燃料替代被视为关键路径之一,相关供应链建设已引发广泛关注。这其中,港口既是陆域和海上交汇枢纽,更是航运业务重要的服务者和管理方,可起到积极的支持与推动作用。部分先行港口已陆续出台专项激励政策,或为有绿色燃料加注需求的船舶提供直接经济激励,或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绿色燃料技术试验和应用,为航运绿色燃料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航运业燃料清洁替代和绿色转型离不开港口这一“激励提供者”,因为尚处产业发展初期的绿色燃料供应链,在推动航运脱碳中还面临技术突破、成本控制、法规和标准制定等多重挑战。实践证明,港口激励政策在缩减成本差距、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市场需求、完善燃料供应链等方面,凭借其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可带来一系列积极效应。基于此,我们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案例,总结领先港口的有益经验,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借鉴。从激励措施类型来看,以下两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直接费用减免激发到港船舶绿色燃料需求。相比传统燃料,绿色燃料目前仍缺乏价格优势,从而导致先行者需要承担更高成本及相关风险。港口提供经济激励,有助于减轻成本压力、增强行业信心,带动需求端增长。
以全球燃料加注中心新加坡港为例,该港口已经完成全球首个“船—船”甲醇加注和全球首个氨燃料加注试验,建设多元绿色燃料加注中心过程中,对低碳和零碳燃料船舶的激励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新加坡绿色港口计划对停靠新加坡港的船舶予以激励,对在港口使用绿氢、绿氨等零碳燃料的远洋船舶予以30%的港口费减免,使用液化天然气(LNG)和B20生物柴油等低碳燃料予以25%的港口费减免。绿色船舶计划根据绿色动力技术的减排潜力,给予新加坡注册的船舶20%至100%初始船舶注册费和吨位年费减免激励,具体分为三类:一是使用氢和电池等零排放动力技术的船舶;二是使用零碳且接近零排放燃料发动机的船舶,例如氨燃料发动机,但需要满足引燃燃料25%能量上限,并解决氨逃逸、氮氧化物排放等问题;三是使用甲醇、LNG等低碳燃料发动机的船舶。此外,对于船舶能效指数(EEDI)和营运船舶碳强度(CII)评级表现较好的船舶也给予不同程度激励。
参与多个跨区域绿色航运走廊的荷兰鹿特丹港,于2023年10月宣布减免在港口加注可持续燃料船舶的港口费,减免费用总计可达50万欧元。同时,这项激励措施也旨在为零排放海事买家联盟(ZEMBA)提供支持,助力其在推动零排放海运方面的领先举措。在支持的燃料范围方面,明确支持近零或零碳燃料,要求至少实现减少90%温室气体排放,例如绿色甲醇或氨等替代燃料。此外,鹿特丹港还对环保船舶指数(ESI)评分较好船舶,予以10%的港口费折扣。
再如,瑞典哥德堡港与港口轮渡运营商Stena Line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提供稳定和可靠的绿色燃料基础设施和供应链,支持Stena Line通过能源转型实现船队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同时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在印度甘加瓦拉姆港,2024年7月起恢复针对使用替代燃料船舶的优惠计划,对使用LNG、氨燃料、氢燃料或电力等绿色燃料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的船舶提供50%的港口费减免。
二是专项资金支持绿色燃料供应链完善和规模化应用。由此,为绿色燃料技术研发、新型设备设计制造、建造配套的燃料存储及加注基础设施等提供资金支持,调动市场力量参与技术研发与试点试验、助力船舶绿色燃料推广应用。
例如,早在2003年,新加坡港便通过建立“海事创新与技术基金(MINT Fund)”,鼓励海事新技术研发和试验,为替代燃料供应进行准备。2011年7月发布的“新加坡绿色海事倡议(MSGI)”,又承诺投资1亿新加坡元,从绿色船舶、绿色港口、绿色能源及科技、绿色意识等不同角度指导港口绿色发展。其中,“绿色能源与科技计划”提供资金补贴,鼓励海事公司开发和开展绿色技术的试点试验、开发减少海上排放的技术,帮助船舶实现新加坡2050年的脱碳目标。
而在韩国最大液货港口蔚山港,激励措施源自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根据韩国“绿色船舶燃料供应链建设计划”,港口在鼓励船舶绿色能源加注方面,减免绿色燃料加注船舶的港口费,并对新建LNG和绿色燃料加注船提供资金支持。在鼓励港口绿色燃料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港口计划设立1万亿韩元的“绿色船舶燃料基础设施基金”,吸引市场力量投资建设港口燃料加注基础设施 。
从国际经验来看,港口先行者多在主动、积极扮演“激励提供者”的角色,以期促进绿色燃料供应和需求共同提升。长期实践也已印证,面对航运业燃料选择的不确定性,供应和需求均面临挑战,港口通过优惠政策给予绿色燃料船舶以及能源供应链相关方以激励和支持,可有效发挥港口作为航运脱碳先行者的破局作用,推动航运绿色燃料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均供职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