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
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经济稳步向好,能源彰显担当。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确保能源安全、经济、清洁和可持续供应,对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发展,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既大力发展新能源,又注重发挥传统能源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构建多元清洁、安全韧性的能源供给新体系。
坚持稳中求进,持续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会议确定了2025年重点任务: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的能源转型,要坚持人民至上、绿色低碳、立足国情、创新引领、国际合作等理念原则。稳中求进,能源转型发展要做好“先立”。特别是要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补齐能源储备调节短板,发挥化石能源兜底保障作用,有效应对能源安全风险挑战。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第一要“立电源”,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第二要“立系统”,拥有一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系统,才有可能提供稳定的、平稳的能源供给。第三要“立电网”,中国要有强大的电网,既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问题,又要能实现省际互通互济。应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非化石能源“立”起来,同时严控化石能源增量,以期实现能源顺利转型。
以进促稳,意味着要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在极端天气和高峰需求期间,保障居民和企业的基本能源需求。还要保证能源价格稳定,通过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保持能源价格在合理区间,减轻居民和企业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更要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通过电网升级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确保所有居民都能获得基本能源服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能源含“新”量
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需要不断提升能源含“新”量。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支撑能源转型力度,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技术,为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插上“翅膀”。
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在科技赋能和产业结构转型,离不开科技创新、绿色制造和新材料应用。业内人士表示,要加大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特别是在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推动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发展绿色制造和清洁能源,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能源领域推广新材料的应用,如高性能电池材料、高效光伏材料等,提升能源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增强,已成为领跑全球的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依托技术、装备创新实现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传统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发展方式,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强劲新动能。
“以前,我们使用的高纯晶硅的纯度只有6个9,如今我们可以做到11个9。”刘汉元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通威旗下永祥股份自主研发的“永祥法”目前已应用到第八代,产品关键性杂质元素纯度达11个9,产品纯度达到电子级水平,半导体电子级硅料已实现海外出口,实现了高纯晶硅“中国智造”。永祥股份现有5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成果,得益于技术不断创新,高纯晶硅产能已突破85万吨,持续夯实通威高纯晶硅全球龙头地位。
刘汉元认为,未来,光伏、储能等产业的发展将加快推动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进程,可实现年均10万亿元至2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有效拉动国内市场发展,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国金证券基础化工组分析师陈屹和杨翼荥看来,伴随着国内技术资金不断投入,我国经历了中高端材料工程化的摸索过程,后期结合产业链的配合和工程优化能力的改善,部分新材料企业将有望在政策支持下,由前期的摸索阶段逐步向个别产品的阶段性兑现进行过渡,带动成长板块形成估值修复。
此外,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已在能源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技术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则进一步提升了能源效率与安全性,为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擦亮绿色“底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会议明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有利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今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7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6年多完成我国在气候雄心大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目标。截至9月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新增总发电装机的比重超过8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和一号”核电示范工程1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
董万成表示,新动能新活力持续增强。推动能源领域“两重”建设,实施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推动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输配电、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等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前8个月,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约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氢能、新型储能、LNG接收站、抽水蓄能投资增势加快。
降碳、减污是做减法,扩绿、增长是做加法。一加一减之间,蕴含的是绿色转型的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须注重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同时,降碳要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加快“立”的节奏,把准“破”的力度,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能源行业必将持续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