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储采比指任意年份年底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证实储量)和该年度产量的比值,结果为按当前生产水平可开采的年数。这是分析、判断油气田合理开发建设规模和稳产形势的重要指标,是衡量石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行业普遍规则,当储采比大于10时,具备稳产上产条件。
在中国石油日前召开的2024年度油气勘探年会上,经济可采储量、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储量的提及频次较往年大幅提升。
按照SEC对油气田储量评估的标准,储采比指任意年份年底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证实储量)和该年度产量的比值,结果为按当前生产水平可开采的年数。这是分析、判断油气田合理开发建设规模和稳产形势的重要指标,因此成为衡量石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行业普遍规则,当储采比大于10时,具备稳产上产条件。
我国油气“家底”如何?又该如何提高储采比?
■■ “家底”有保障
根据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及全国油气储量统计快报,我国油气勘查新增探明储量保持高位水平。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2亿吨以上,而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合计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更是连续五年保持在1.2万亿立方米以上。
在区域分布上,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合兴场气田和安岳气田以及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气田的新增探明储量均达到大型规模,展现出我国各大油气盆地的潜力。
此外,煤层气勘查也取得显著成果,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达3179.3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61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高达712.1%,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达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末,全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和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均实现稳步增长。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体现我国油气资源的丰富性,也反映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这离不开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勘探力度的持续加大,也展示出我国油气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一位油气勘探行业人士说。
■■ 规划勘探的重要依据
储采比为资源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储采比,资源管理者可以预估资源的可供应时间,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如果储采比过低,可能意味着需要加大勘探力度寻找新的资源,或者采取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延长资源的供应年限。”上述油气勘探行业人士表示。
储采比有助于评估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当储采比相对较高时,意味着在较长时间内资源供应较为稳定,这为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储采比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也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关注储采比,国家可以及时调整能源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储采比还在国际资源贸易和合作中发挥着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储采比存在差异,这会影响资源进出口和国际合作的策略。例如,储采比低的国家可能更倾向于从其他国家进口资源,而储采比高的国家则在国际资源市场上具有更大话语权。
“储采比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重要意义。对于资源管理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上述油气行业勘探人士补充道。
■■ 仍需持续投入
与国际七大石油公司相比,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原油储采比较低,天然气储采比相对较高。信达证券相关研报显示,当前,油气勘探系统面临资源有序接替基础还不牢固、工程技术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矿权退减形势依然严峻等诸多挑战,这些都是影响储采比的关键因素。发现大型油气田变得越来越难,未来油气勘探的大趋势是“骨头越啃越硬”。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储采平衡的第一步必须迈出去,即规模增储的目标不能动摇。要在规模增储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攻关、管理提效,提高储量的可动用性,同时努力挖掘老区潜力,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除了要加大原油开发力度外,加大勘探力度夯实证实储量基础更加迫切。另外,考虑到原油资源禀赋条件在逐渐变差,亟需创新地质理论认识,加强勘探技术攻坚,加快深海、深层常规原油和陆上非常规页岩油等新领域勘探。对于天然气,迫切需要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天然气藏的有效经济开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总地质师窦立荣认为,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国家科技需求与企业科技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积极争取新的矿权,开拓新的勘探领域。最后,要充分发挥中国石油一体化优势,做好勘探精细管理,向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