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国中化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创新成果发布会在广西桂林召开,宣布我国首条民航轮胎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我国首个唯一复杂工况航空轮胎起降测试平台面世。
11月21日,全国产民航子午线轮胎首次装配空客A320飞机,并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完成试飞,宣告我国民航子午线轮胎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些成果均由中国中化旗下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林蓝宇”)研发生产。
航空轮胎因其特殊的使用场景,代表着轮胎工业顶尖技术水准,全球上千家轮胎企业中,仅有十余家能产航空轮胎。而这家位于桂林的轮胎企业,如何做到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笔者走进桂林蓝宇,一探究竟。
高端民航轮胎我们自己造
走进桂林蓝宇的企业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各机型各规格的轮胎。
“别看它们和汽车轮胎长得差不多,科技含量却不是一个量级。”桂林蓝宇总工程师高香丽告诉记者,不同于地面轮胎,航空轮胎既要承受比赛车轮胎还要高的速度,还要拥有与工程机械轮胎同样的载荷能力,胎体内部结构极为复杂、生产工艺控制极其严格、试验验证条件异常苛刻。
以民航子午线轮胎为例,作为目前高端民航轮胎的代表,不仅拥有耐刺扎、耐磨耗、散热性好的优势,且使用寿命也需达到250至300次起降。然而,如此高性能的民航轮胎,我国却一直依赖进口。
“如果国外企业停止出口子午线轮胎,我们的民航飞机将面临断供风险。”中国中化桂林蓝宇公司负责人陆恒玉说,不同于其他飞机部件,轮胎属于消耗品,无法通过维修解决,要定期更新更换,没有安全的轮胎产品,飞机就无法起降,民航产业链自主可控便无从谈起。
受制于人的切肤之痛,让桂林蓝宇下定决心:一定要造出我们自己的高端民航轮胎。
高香丽介绍,航空子午线轮胎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关键技术被西方国家把持,我国企业也曾尝试研发航空子午线轮胎,但面临着材料、骨架、受力等各种技术短板,一直无法突破。
透过轮胎横切面,笔者看到,黑色外表下“别有洞天”——橡胶包裹着钢丝、帘线,形成复杂的结构。高香丽告诉笔者,橡胶材料的配比、钢丝的强度、帘线的材质等微小的调整,都会直接影响轮胎的性能。
“配方、结构,这些关键指标,人家都不会告诉我们,只能一步步探索。”高香丽说,多年来,桂林蓝宇不断在材料、设计和工艺水平上进行尝试和改进,研发触角更是贯穿产业链上下游。从第一条子午线轮胎下线到装配民航飞机试验成功,整整经历了16年的技术迭代,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11月21日的试飞现场,对于桂林蓝宇航空子午线轮胎,试飞机组一致给出高度评价,认为试飞配装的轮胎操纵感、滚转稳定性和抗湿滑性能各方面与进口轮胎相比毫不逊色。
科技铸就国产航胎上天底气
11月22日,在桂林蓝宇复杂工况航空轮胎起降测试平台,高级工程师白天天博士操作机器,对一款正在研发中的民航轮胎进行粗糙跑道动态性能测试,为它的磨耗寿命做数据支撑。
“航空轮胎的第一特性是要安全,只有经历过复杂、极限的环境挑战,并胜出的轮胎,才是合格产品。”白天天说,该测试平台,是桂林蓝宇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国内知名高校自主设计研发,属于国内首创,是目前唯一可实现全项复杂工况航空轮胎动态试验测试的专有设备。
白天天介绍,测试平台针对民航飞机起降可能经历的超大冲击载荷、异物损伤等极端工况,可在室内开展“超高加速度起飞、超高加载速率、异物损伤试验”等轮胎起降测试,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测试能力空白,为我国航空轮胎的实验、检验提供了自主保障能力。
科技创新的力量,给足了国产民航轮胎翱翔蓝天的底气。
在桂林蓝宇民用航空轮胎新生产线现场,笔者看到,各台大型设备自动运行,智能物流运输车穿梭于各工区,高效地完成物流转运;无人驾驶智能激光制导AGV正在搬运半成品胎胚;一支支机械臂,仿佛“AI质检师”,快速灵活地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AI视觉扫描,给一条条航空胎贴上身份识别“芯片”……
这是我国首条规模化民航轮胎生产线,每年可生产十万条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其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一条轮胎可以保证质量,那生产一万条、十万条呢?高香丽告诉笔者,过去,受制于设备、人员水平,无法实现稳定出品,这也是我国航空轮胎落后国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随着这条智能化生产线的诞生,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得到极大提升,产品间差异也降到了极低的水平。
桂林蓝宇生产运营部副主任鱼俊锋介绍,整条生产线包括密炼、压延压出、裁断、成型、检测等10多个工序,每一步都要极其精准精确,都有极其复杂的技术含量。以胎体帘布为例,其主要由胶片和帘线组成,整体厚度是0.9毫米,控制精度需要在0.02毫米,智能化产线可以轻松做到。
此外,在这条新投用的生产线上,除了企业和高校联合研发的特有设备,还采用了机器人、AI等技术,用于设备巡检、智能质检、关键工序替代等工作,使产品质量更为可靠。
国内民航全面用上国产航胎还要多久?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新篇章行动纲要》显示,到2035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年起降次数3000万次,航空轮胎的需求量将逐年增长,有望达到150万条/年的消耗量。国产民航轮胎有望迎来产业春天。
11月23日,桂林蓝宇在发布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举办了产业链合作推进会。会上,桂林蓝宇研制的C909、A320、B737NG系列、C919、C929、B737max等6个机型12种规格的民航轮胎全新发布,所有产品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覆盖我国80%民航机队配套品类需求。桂林蓝宇与东方航空、桂林航空和瑞丽航空分别就C909、A320及B737系列航空轮胎使用签署了产品应用协议。
这意味着更多“桂林造”国产民航轮胎加快了上天的步伐。
“国内民航全面用上国产航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香丽坦言,国产民航轮胎不仅要面临着外部竞争压力,同时还需要时间来建立口碑,让各大航空公司愿意接受国产民航轮胎。同时,只有航司使用的轮胎数量多了,生产企业才能收集更多反馈,从而不断提升国产民航轮胎技术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认为,目前中国民用航空轮胎水平,已跻身世界同类产品水平,但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民航轮胎要想稳步迈向世界一流,还要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晓亮表示,促进航空轮胎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推动产科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主动开发市场和应用场景,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的应用,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
“航空部件制造企业应加快数字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中国民航局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陈维表示,未来国家层面也将会继续支持民航企业因地制宜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这将对包括国产民航轮胎在内的航空部件国产化产生进一步起到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