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锂电头部企业——蜂巢能源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项目,一座是设计年产24吉瓦时的电池模组和装配工厂,另一座是设计年产16吉瓦时的电芯工厂。何时复工暂无时间表,这意味着,蜂巢能源在德投资成本高达300亿元的项目遭遇搁浅。
蜂巢能源在欧洲建厂折乾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事实上,这也正是当下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现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基于高需求、高利润,刺激着一波波锂电产业链企业踊跃奔赴海外,加速产能布局。然而,随着地缘政治风险浮现,各国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本地化运营的法规、人文环境等差异,给锂电产业链企业带来深刻的反思。
为什么要“出海”
主动作为、被动选择
锂电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之一。2023年,我国“新三样”出口额首破万亿元大关,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额达7578.3亿元,出口市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受到广泛欢迎。
我国锂电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和全球竞争力。在近日召开的第11届中国(广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介绍,在锂电材料及装备制造领域,我国实现从跟随到并行再到领跑,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大材料在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86%、94%、84%和87%,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当前,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为代表企业的第一批海外产能已逐步落地投产,并带动更多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走出去”,融入海外市场的本地化供应链之中。目前,企业产能“出海”主要有三种方式:海外自建工厂、海外企业合资、LRS专利技术授权。
“客户有本地化的需求,在海外建厂能够确保海外客户供应链的稳定,更贴近终端用户,响应、服务更及时,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星源材质总工程师高东波指出,当前,欧洲、美国等地的锂电产业链尚未完善,作为材料供应商尽早跟电芯企业配套进入,占据先发优势,是公司“走出去”的重要原因。
“出海”是企业的主动行动,也有被动原因。“我们原来在美国有一家大客户,每月铜箔订单量高达上百吨。但政策对中国商品征收25%惩罚性关税,就没有办法跟欧洲、韩国的企业竞争,导致我们在美国的订单基本中断了。”企业人士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等政策法规也迫使我国锂电产业链企业走本地建厂路径,以规避贸易壁垒。
“出海”有多难
成本高且盈利不明朗
“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近年来宁德时代坚定“出海”步伐,其在欧洲的投资动作布局较早,但2023年1月就投产的德国工厂产能还在爬坡,目标在年内实现盈亏平衡。这也意味着,即使是“一哥”宁德时代,德国建厂也尚不能快速盈利。
“诺德新材料原计划在比利时投建生产基地,但经过调研和详细测算,发现当地建造成本、土建成本比国内至少贵三倍,人力成本极其高昂,营运成本也是国内的三倍。即使是东南亚地区,随着大量外资涌入,其本地劳动力价格和要素价格也随之上涨,实际运营成本要比国内高30%。”诺德新材料总裁陈郁弼坦言,近年锂电上游企业积极“出海”建厂,风声很大,实际落地的并不多。“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很大,且领导人一旦换任,可能完全颠覆原来的原则和想法,整个制度都随之变化。政策不持续,非常艰难。”
“去年到现在,欧洲电池市场变化非常大。需求疲软,目前欧洲的外资企业,50%已经暂停下来,补贴的不确定性,密集的环保审查和监管难以应付。员工不加班,产线不能连续生产。”业内人士称,企业运营面临各种实际问题,难度很大。
“最大的挑战还是技术和人才的输出,我们的员工很难长时间停留在海外去提供支持。”捷盟智能董事长焦军峰表示,不同于材料、电芯产品“出海”,装备交付周期很长。涂布机是确保电芯一致性最主要的因素,牵扯到很多学科,包括机械设计、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有很多产品、浆料的数据运算,还涉及前端的浆料,要解决沉降、一致性和颗粒问题。因此,装备“出海”从国内的制造到后期安装服务,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而国外还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锂电装备国际标准不一,装备的安全认证、结果认证,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特别是非标装备,在国际后期运营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
如何继续“出海”
迈小步、走远路
近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电动车供应链持开放态度,宁德时代将考虑在美国建厂。”
对锂电产业链企业而言,“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路径。
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判断,2030年全球电池市场需求将达5000吉瓦时,中国依然是最大市场。美国大储、工商业储能和户储需求将保持较快增加。欧洲电动汽车政策推动电池需求增长,成本控制策略将促使其与中国合作需求攀升,仍是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的重点方向。东南亚电动汽车渗透率较低,销量呈现爆发增长态势,市场潜力较大。无论各地政策怎么变动,如何获取市场的认可,这是企业要重点攻克的关键。
“大家都说国内‘低价竞争’激烈,海外高利润刺激着锂电上游企业‘一窝蜂’地‘出海’,但算总账,都在亏本,大家没有搞清楚国际市场真正的需求。”业内人士坦言,企业“出海”要关注海外的产业政策,判断当地的市场需求是否真实存在,“在海外也要寻求多点布局,步子迈得小一点,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使之在面对政策风险时更具韧性。”
在时代高科董事长田瀚溶看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去考虑,如果有足够的市场来支撑,现在就应该去,但是否具备这个条件很难。目前,时代高科在德国、美国搭建了销售和服务机构,这也是一种策略。
高东波提醒,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要考虑当地法律法规,欧盟法律法规体系下,各国还有自己的要求,在环保、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有很多细节规定,企业要提前充分了解清楚。步子迈得稳一点,了解清楚需求在哪里、市场在哪里,这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