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11月11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疆”山如画“风光”美(总书记的能源足迹)

■本报记者 王林 张子瑞 李慧 《中国能源报》(2024年11月11日 第 17 版)

  龙源达坂城风场位于乌鲁木齐达坂城戈壁滩上,安装10台三一重能5兆瓦风电机组,2022年1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天山南北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能。

  张娴/摄

  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工作力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光伏等产业园区,根据资源禀赋,培育发展新增长极。

  办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民生实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做到,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习近平

  

  绵延的山脉、平坦的草原、广袤的戈壁、热情好客的各族群众……这里是占我国国土面积约1/6的大美新疆。

  放眼望去,“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山山有金铜铁、盆盆有煤油气,同时也是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023年,新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占总装机近五成。今年上半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1408万千瓦,同比增长103%,其中风电装机428万千瓦、太阳能装机980万千瓦;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国比重的一成以上,新增并网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新疆的山山水水、新疆的各族人民,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健全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中国能源报》记者近日来到新疆,广袤田野,水资源浇灌源源不断,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昆仑山下,叶尔羌河蜿蜒游走,滋养着新疆人民和草木;戈壁荒漠,大型“风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力……在这片承载着古丝绸之路历史荣光的土地上,记者亲身感受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如画“疆”山。

  生态先行、绿色发展——

  用心守护一片蓝天、一泓清水、一方绿地

  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是国家赋予新疆“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九大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工作力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光伏等产业园区,根据资源禀赋,培育发展新增长极。

  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断厚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正深刻改变着天山脚下这片土地。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数据,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477亿元以上,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248亿元,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作用不断凸显,有效拉动重大项目投资。新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科技教育、水利、公路、电网等8个行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率超41%。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持续推动硅基、铝基等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光伏“蓝”、沙漠“黄”、生态“绿”协同发展。

  “在新能源领域,我们将继续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动储能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喀什地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孙东华表示,“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链条,包括积极争取喀什纳入国家‘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城市、推动喀什地区首批氢能示范项目在年底前建成并发挥效益。”

  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制氢,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实现从绿氢生产到利用的全流程贯通。

  为全局计,为长远谋。新疆一边持续探索“减碳”方式,一边不断拓展“增绿”途径,让戈壁变成宝地,让荒漠披上“绿衣”。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过去40多年间,环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圈3046公里,已经建成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目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正在攻坚“锁边固沙”工程,通过实施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实现绿洲连片、阻沙护绿,让风沙变成风景。

  “要生存、先防沙,要发展、必治沙”。作为我国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省区之一,新疆深刻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多措并举推进荒漠化治理,全力以赴打好防沙治沙攻坚战、持久战,进一步筑牢绿色屏障。

  在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积极引入光伏治沙及“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开展风电光伏治沙、防风、固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生态环境,不仅获得了绿电经济效益,更获得了综合生态效益。

  据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主任吴镝介绍,光伏治沙不仅能够实现光伏发电,光伏板还能有效降低地表风速,减少风蚀作用,稳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动,有利于沙漠植被生长,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除华电外,国家能源集团、华能、中电建等企业也都在纷纷探索发展新能源和治沙相融合的新路径。

  在莎车,当地选取耐盐、耐碱、耐干旱的沙枣和胡杨作为主要栽种品种,统筹推进防沙治沙林果产业,同时配套建设水、电、路等设施,运用科学合理的种植与管理方式,建设了3.2万亩恰热克生态林果防沙治沙基地,让黄沙披上绿装,有效遏制了风沙的侵袭。

  在于田,当地政府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激励大企业、社会组织、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带动特色沙产业全面发展,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的“于田经验”。

  坚持生态先行、绿色发展,新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用心守护一片蓝天、一泓清水、一方绿地。

  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乡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乡村同样不能缺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吐鲁番市考察调研。在葡萄沟,总书记察看吐鲁番特色水果展示,了解当地发展葡萄特色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情况。总书记强调,吐鲁番美丽富饶、瓜果飘香,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随后来到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先后考察党群服务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作为公用事业企业,电网企业着力补齐电网短板、推进农村电气化、促进清洁低碳用能,为乡村发展充电赋能,以实际行动当好电力“先行官”。

  2022年以来,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累计新建、改造新城西门村供电线路12.53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10台,满足了新城西门村特色农业种植、瓜果加工、电商销售等产业发展用电需求,为新城西门村走稳致富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靠电力支撑。如今的新城西门村整洁美丽、产业兴旺,红石榴特色一条街吸引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202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3万元,新城西门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近两年,葡萄沟景区持续改造、升级,打造成集葡萄文化景观、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紧跟葡萄沟景区发展需求,对葡萄沟景区实行了农配网改造,迁改电杆17根、10千伏线路440余米,新建电杆17根、低压线路890余米,新建电缆1645米,新增变压器5台,新增变电容量1600千伏安,保障了葡萄沟景区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搬迁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拱棚蔬菜长势喜人、一条条柏油路四处连通……如今,位于喀什地区的阿克塔什镇推窗见绿、产业兴旺、基建完善;当地居民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电采暖,生活有滋有味,事业蒸蒸日上。

  乡村振兴、电力赋能——

  打通“最后一公里”,群众生活创业更有底气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阿克塔什镇把搬迁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安置点布局,立足发展“名、新、优、特”品种设施大棚栽培,成功建立了现代设施蔬菜农业基地。目前,基地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922座,拱棚1800座占地4000余亩,同步配套水、电、路、冷链保鲜、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设施及农业机械化等设备。

  “能源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提供了条件。”阿克塔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吾布里哈斯木·卡吾里介绍,镇上先后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育苗中心、良繁中心、鲜果基地、育苗基地、22栋厂房的产业园、种子加工厂、净菜中心、果蔬加工基地,设立245个摊位的农贸市场、两条商业街,切实让搬迁群众能就业、生活好。“随着天然气、大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延伸到村镇,打通‘最后一公里’,群众们生活和创业都有了更大底气。”

  民心工程、富民兴疆——

  书写惠及各族群众的民生答卷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4天的考察行程满满。28日下午,总书记同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巴州等南疆5个地州的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办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民生实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做到,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山海万里,手足情长。今年42岁的马富元是地道的四川人,扎根新疆多年,饱受高强度日照和戈壁黄沙的考验,曾经清秀的南方小伙如今成了标准的西北汉子。作为叶城塔里木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运行中心(营销部)电气工程师,对于在戈壁荒漠“逐光”,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

  “都是边学边干。当年从西南石油大学一毕业就来了新疆,开始从事石油行业,一干就是17年,现在涉足新能源,也干了有三四年。”马富元边笑边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其实,不管是从石油转行新能源,还是从机械专业转行电力,都是因为热爱。”

  像马富元这样扎根新疆、援疆爱疆的“能源人”还有很多,像叶城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这样造福民生、创造就业、助力经济增长的新能源项目,在新疆不胜枚举。

  作为目前新疆最大水利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高坝、高边坡、高地震烈度和深厚覆盖层等“三高一深”的技术特点,工程技术难度极大,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难点,被业内专家誉为新疆的“三峡工程”。

  站在高164.8米、长795米的大坝之上,可以看到拦锁下方的万顷碧波,积蓄着来年春灌的能量,另一侧的泄洪口,奔涌的水流一泻而下,让人不禁感叹“新疆三峡”的壮丽之美。

  生态之基、防洪之盾、灌溉之源、发电之器——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身兼数职,对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对记者感叹:“大涝大旱的时代过去了,看老天爷脸色的时代过去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造福了南疆各族人民。”

  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部的乌尔禾区,拥有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魔鬼城,每年吸引游客达200万人次。为了接住文旅带来的“泼天富贵”,“西部乌镇”项目应运而生。

  “西部乌镇”最初是集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特色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后拓展到园林、物业、水利服务、洗涤、能源等诸多板块,持续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2023年11月,“西部乌镇”项目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西部乌镇’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新疆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逯浩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在政府和国有企业引导参与下,乌尔禾区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做到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产业迭代升级,推动传统能源产业提质升级和新能源产业全面崛起,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自2013年起,乌尔禾区协同新疆油田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培育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推动超稠油开采吞吐工艺革新,对风城油田作业区老区稠油吞吐开发集输工艺进行整体密闭改造,确保超稠油高效、安全、无污染开发,实现了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同时,逐步发展新能源产业,乌尔禾区目前拥有全疆最大单晶硅产业项目——新疆晶品12GW高效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为各族群众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在全疆率先建成增量配电网,电力配售为辖区居民提供稳定用电的同时,也成为支撑当地快速发展的又一引擎。

  今年40岁的阿布力克木·阿布拉,出生在新疆莎车县,2022年进入新疆叶河公司,任职综合办公室宣传岗位。从亲历洪水到投身建设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再到见证工程彻底解决叶尔羌河夏涝、秋缺、冬枯、春旱的问题并使沿岸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他有着切身体会。

  “我从小就在叶尔羌河畔长大,对这条河流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阿布力克木·阿布拉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小时候,每年七八月汛期,都需要砍树、拆房子用作防洪,从小就渴望水患问题能够彻底解决。”

  2018年,阿布力克木·阿布拉第一次来到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看到浩大工程正在建设者脚下一点点变为现实,国家的强大、科技的力量深深震撼着他。“我是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守护者之一,我所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更是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在乌鲁木齐,“老风谷”迸发出新活力;在喀什,“沙戈荒”正变成“聚宝盆”;在吐鲁番,瓜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在阿勒泰,文化旅游成为富民产业。天山南北,正将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的定位使命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一项项民心工程。

  受益于能源基建大发展,产业兴疆之路正越走越宽。如今,在富民兴疆的征途上,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团结互助、携手共进,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壮大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从瑰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到底蕴深厚的历史古迹,再到欣欣向荣的“九大产业集群”,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新疆实践”鏖战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