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双碳·绿色

中国能源报 2024年11月11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成立——

我国碳排放市场再添新力量

■本报记者 张胜杰 《中国能源报》(2024年11月11日 第 10 版)

  近日,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澳碳所”)开业典礼在澳门举行。《中国能源报》记者注意到,澳碳所由国际投资机构云锋基金牵头成立,是中国唯一提供覆盖全球的高质量标准化碳信用合约的交易所,也是唯一专注碳和绿色能源等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的交易所。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澳碳所的成立,是我国在ESG领域特别是在环境维度上的重要进展,不仅标志着中国在碳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也体现了中国对于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承诺和努力。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更多样化的平台和多元化的资本参与进来。希望全新的澳碳所,能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碳定价平台,为我国碳市场衔接国际体系探索创新解决方案。”澳碳所总经理孟萌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澳碳所依托澳门连接四大洲葡语系国家的优势,可以充当我国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衔接的合作桥梁,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提供便捷高效的通道。

  澳碳所打造的碳市场将专注于国际碳信用产品,不仅提供全球各类主流减排机制下的基础碳信用,还在借鉴ICVCM、CCQI等国际组织高质量碳信用标准的基础上,推出高完整性的标准碳信用市场计划。

  据了解,全球共建立36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另有22个体系正处于考虑和发展阶段。现有的这36个体系覆盖了18%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GDP58%的司法管辖区以及1/3的人口。“这36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既包括国家层面的,也包括区域层面的,按照《巴黎协定》的设想,未来这些碳市场将会形成链接。”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锦鹏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既然有链接可能性,就需要一些机制作为铺垫,比如,澳碳所承担的职能之一就是提供跨境碳交易服务,承担国际碳交易枢纽的职能,推动全球碳链接。

  “澳碳所的成立,反映了利用市场机制和技术革新解决环境议题的全球趋势,将为建设一个净零世界提供生动的实践,呼吁大家携手前进,为一个清洁、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而努力。”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说。

  云锋基金主席、澳碳所董事长虞锋表示,今后将积极支持澳碳所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环境产品市场,提供公平、透明、高效的平台,助力企业减碳增绿,实现脱碳目标,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机遇。

  据孟萌介绍,澳碳所主要提供非金融属性的现货交易服务,旨在通过领先的信息化技术和产品标准,将全球气候相关产品及机遇链接起来。

  那么,澳碳所目前主要有哪些业务呢?“目前,主要包括交易、拍卖、清算、数据和登记等方面业务。”孟萌进一步说,“比如,交易业务主要包括碳信用、绿色能源等现货交易业务,澳碳所的交易方式包括连续竞价、挂牌点选、协议转让等方式。同时,在数据方面,澳碳所会提供包括碳信用市场在内的各类绿色产品市场数据和分析,使参与者更有信心和更清晰地衡量、挖掘市场风险和机遇。另外,澳碳所搭建智能化、数字化的登记管理平台,为广泛的合作伙伴将各类环境和绿色能源商品生产信息转换为标准化和差异化的绿色数字资产,并在澳碳所的登记管理平台中发布、管理和交易。”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认为,在澳门建立澳碳所和澳门碳中和研究院,不仅能够推动本地区的绿色发展,还能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他期待澳碳所成为全球碳市场的亮点,澳门碳中和研究院成为碳中和技术研究的高地。

  在成立当日,澳碳所挂牌和交易了来自全球5个国家、共计87万多吨碳信用产品,挂牌的碳信用涉及风电、林业、节能炉灶、净水、秸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7个领域。在多位专家看来,澳碳所的成立,将在国际气候合作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为我国碳市场国际化探索经验。

  “未来,澳碳所将依托澳门的制度和文化特色,将全球气候相关产品及机遇连接起来,有效推动国际气候议题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制定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并探索设立气候基金、孵化低碳负碳技术,为我国在全球碳定价领域争取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贡献力量。”孟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