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11月04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下一篇

巍巍天山展宏图(总书记的能源足迹)

■本报记者 张子瑞 王林 李慧 《中国能源报》(2024年11月04日 第 01 版)

  金色的阳光洒在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抽油机在晨光中开始一天的忙碌,整个油区被朝阳映照得熠熠生辉。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新疆油田(其前身为克拉玛依油田)为我国能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徐志远/摄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

  ——习近平

  

  风起大漠戈壁,潮涌天山南北。

  祖国的西北角,是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美新疆。对这片广袤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新疆考察调研、听取汇报,两次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新疆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九大产业集群”,持续推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更好服务于国家全局。

  从辽阔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耸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行走在金秋时节的新疆,时时能感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蓬勃脉动,处处能发现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的生动实践。

  追风逐日发展清洁能源,

  提升生态环境“含绿量”

  2023年,油气当量达到6606万吨、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首位,原煤产量4.57亿吨、疆煤外运量突破1亿吨,新增新能源装机2251.1万千瓦、新增并网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数字背后,是新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责任担当,是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践行能源转型的勇敢探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惠及各族群众的积极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着新疆的历史巨变。

  多年来,立足国家所需、新疆所能,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西气东输”“疆煤外运”“疆电外送”等一批工程应运而生,赋能千行百业,点亮万家灯火。

  新时代,围绕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新疆将新能源新材料作为重点部署的产业集群之一,进一步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在“中国风谷”达坂城,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作为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仅用15个月就实现全面并网发电。今年1—7月,项目累计新发绿电16.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5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

  在“胡杨故里”沙雅,中电建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项目年均发电量将达4.23亿千瓦时,可供近43万人使用1年,预计明年并网发电。

  在“巴旦姆之乡”莎车,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莎车1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电站,实现叶尔羌河流域绿色能源资源科学高效开发利用,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南疆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童话边城”布尔津,国网布尔津县供电公司禾木供电所所长张国华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通过“全电景区”改造,禾木和喀纳斯两个网红景区,年用电量预计达39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120万吨。

  …………

  从“串珠成链”到“聚链成群”,新疆高质量绘就新能源产业发展图景,绿色转型动力不断增强。

  9月28日,“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若羌县开工。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丰富的“风光”资源将转化为绿电,点亮数千公里外的川渝灯火。

  10年前,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开启大规模“疆电外送”的序幕。如今,国网新疆电力已陆续建成哈密—郑州、昌吉—古泉特高压工程,第三通道哈重线正在紧张建设中。截至今年9月,“疆电外送”累计外送电量达8375亿千瓦时,不仅改变了21个电力受端省区市的能源结构,也改变了新疆自身的经济版图。昔日“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正变为“电力送全国”的聚宝盆。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新疆电网调度口径新能源装机超6100万千瓦,同比增长51%。新疆新能源发电量近9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较“十三五”末提升超50%,占总发电量的1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8000万吨。迎“风”奔跑、逐“日”前行,新疆多元并存、协同发展的能源格局正逐步形成。

  转换动能推进数智转型,

  扩大产业结构“含新量”

  走进克拉玛依市文博院,那段“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峥嵘岁月浮现在眼前。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横空出世,也标志着克拉玛依这座城市的诞生。从此,发轫于“一号井”的“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新疆石油精神,融入一代又一代克拉玛依人的血液。

  坐落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建市60多年来,这里已发展为全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但资源型城市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产业结构单一,面临转型阵痛。

  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向新发展?克拉玛依给出答案——加快构建“一主多元”产业体系,在巩固石油石化产业优势的同时,坚持做强多元产业,氢能、数字经济等成为产业布局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