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国产气供应稳步增加,国内筹集资源规模预计为2135亿立方米,可满足市场需求并预留了一定变动空间,供需形势延续‘总体平衡,局部偏紧’态势。出现极端冷冬、导致国内市场需求大幅攀升并长期保持高位发生概率极小,但出现短时极端低温、导致需求短时间内出现峰值仍是大概率事件。”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对今冬天然气供应和保障做出预判。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主任刘五星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天然气保供工作具备良好基础,但也面临诸多压力挑战,要充分认识保障安全稳定供应是今冬明春天然气工作的重点。“继续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无形之手’充分施展,让‘有形之手’有为善为,更要有效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积极促进资源有序流动。”
■ 需求与供应双面向好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气消费增速较高超预期,超过往年平均增长规模,消费结构呈现气电、交通领域较快增长的特点。
“LNG重卡和天然气发电表现抢眼,很多新气电项目在四川、安徽、海南、山东落地。随着能源转型和新能源融合发展需求,以及东部电力需求增长和调峰需求,气电发展空间广阔。此外,整个工业燃料用气保持较高增速,有好转迹象,但不‘牢靠’。天然气市场变化‘弹性’特征明显,主要因素是价格和气温。预计今年全年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将达4037亿—40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4亿—274亿立方米。”北京世创咨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研究员杨建红表示,“总体看,今年前9个月天然气市场由去年的恢复性转变为向好。”
消费量不断增长,天然气供应是否有保障?尤其在即将到来的冬供时期,保供形势如何?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今冬明春国内天然气调峰保供有底气。
国内大型油企天然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前9个月天然气供需情况看,国内各类气源供应均有增长,其中国产气增速5.9%,进口管道气和进口增速均超10%。“在11月和3月的采暖季首尾及春节期间,预计天然气供应充足,其他时间若遇寒潮天气,可能出现供应紧张情况。”
“未来储气库气量同比将大幅增加,新投产储气库设计能力或同比增加19亿立方米。国产气维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增速6.5%。进口管道气方面,预计俄气东线冬季将进一步增量,合同量从今年的300亿立方米增至2025年的380亿立方米。进口LNG接收站产能增长,LNG进口能力提升,接收能力将从年初的1.3亿吨增至1.5亿吨。” 上述负责人解释,“但在LNG现货价格波动下,现货供应不确定性增强。”
■ 多举措落实保障
当下,各主力企业都在积极筹措资源,签足签实合同,稳定资源价格,保障民生用气安全稳定供应。
中国海油充分利用进口LNG与国产气互保互供优势,持续做好船舶运输及接卸,中高位罐存进入冬季。通过保障自产海气和煤层气稳定供应,巩固拓宽外采气渠道;稳定长协资源供应,提前谋划筹措LNG现货资源;签足签实合同,稳定资源价格。
据了解,目前中国海油已签署LNG长协12份,锁定资源3224万吨/年,通过优化LNG历史长协、引入新增长协,长协挂钩油价的平均斜率大幅下降。LNG现货来源遍及2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通过持续优化资源结构,LNG资源中的现货比例由2016年的7%增至近年的20%—30%。
中国石化持续加快产能建设节奏,高效推进国内气田开发,多方筹措进口LNG资源,为保障冬季天然气民生用气提供了有力资源支撑。为确保进口LNG资源稳定,中国石化与国外资源商积极协商LNG长约提货计划,确保稳定履约,结合市场需求,提前做好经济性LNG现货采购。第六届进博会上,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为期27年的LNG长期购销协议,保证每年300万吨LNG的平稳进口,进一步提高国内天然气保供能力。
在供暖季来临前,中国石化还提前布局,新投用4座液化天然气储罐,新增储气能力5.8亿立方米,可满足770万户家庭供暖季5个月的用气需求。青岛LNG接收站、天津LNG接收站均实现双码头双泊位运行,2个接收站共16座LNG储罐总储气能力达133万吨,日气化外输天然气超6000万立方米,有力保障高峰期用气需求。
国家管网建设“进度条”也不断刷新,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虎林—长春管道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优化东北地区管网布局,每年新增天然气供应量100亿立方米,极大提升我国东部能源通道保供能力。
■ 加强“约束”和应对
计划的准确性也是资源是否充足的关键。关于如何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与会专家建议,保持合理库存水平十分重要。
“供暖季开始前,保障LNG接收站库存在适当水平很有必要,既要避免库存过低导致资源短缺,也要避免库存过高失去灵活性。其次,强化联保互保能力,压实产业链各环节保供责任。还要加强全产业链联保互保水平,切实增强全国保供可靠性。”上述大型油企天然气相关负责人说。
多位天然气供应企业人士表示,合同为气源上了保险,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合同履约管理。
2022年,在整体用气有保障的情况下,河北部分地区出现用气紧张甚至断供情况,全省范围内气源合同量不足、供气量与需求量间存在缺口是主要原因。
“用气单位客观、准确评估供暖季期间用气需求,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供气、提气是稳定供气的关键。” 上述大型油企天然气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还要健全考核监管机制,健全LNG接收站第三方开放考核机制,避免因无序采购及随意退出而影响天然气稳定供应,给其他资源供应方的生产安排带来风险。
与会专家建议,未来还要加强企业联动协作,各供气企业、国家管网等加强沟通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协同调度,切实用好储气库、应急气、管网管存接收站窗口期等多种保供顶峰冲锋工具,提升尖峰保供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气供应变化离不开价格因素。杨建红表示,当前天然气已进入供需双方“价格博弈均衡”的局面。“价格水平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是各位经营者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气库资讯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黄庆也表示,LNG在中国天然气整体消费量中占比逐年增高,未来天然气年度消费增量中,将有约2—3成的增量来自LNG,也是合同外管道气的主要风向标。“冬季气温、经济恢复速度、进口LNG现货价格、进口管道气供应将极大影响冬季LNG价格,未来还要关注国际LNG价格变化,谨防短期冲高缺气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