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电力统一大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上升,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入“加速期”。作为现货市场转正运行的“先行军”,山西依托电源种类丰富优势,在新型主体参与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机制。新机制引导下,山西火电机组调节能力得到加强,区域电网枢纽作用有效发挥,送出电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新能源装机量不断上升,山西也面临新能源消纳带来的挑战。
■■电源种类丰富
山西电网是“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重要通道,也是华北、华中、华东三大区域电网的联络枢纽。山西电源种类丰富多样,不仅是新能源大省,也是电力送出大省。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唐程辉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具有规模较大的火电装机,截至2023年底已接近8000万千瓦,能够覆盖全省最大负荷,电力供应保障相对充足。同时,山西新能源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风光’发电均已接近2500万千瓦,此外还具备一定储能和水电资源。”
丰富的电源种类为山西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山西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省电力交易中心”)董事长李宏杰表示,通过近几年建设,山西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形成省间市场和省内市场有效协同,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有机融合,绿电和绿证市场协同发展,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有序衔接的全覆盖市场体系。”
自去年底正式运行以来,山西现货市场已汇聚156台火电机组、613座新能源场站、200多家售电公司和90余万用户,还有独立储能电站和虚拟电厂各4座。在电力现货交易市场上,价格由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和新型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产生。曲线波动、价格变化有效激励了火电、燃气机组顶峰发电,引导电力用户移峰填谷,促进新能源消纳。
■■调节能力加强
唐程辉表示,山西电力现货通过形成有效反映供需的分时电价,现货价格最高限价为1500元/兆瓦时、最低限价为0元/兆瓦时。“通过‘高峰高价’激励火电机组提升顶峰能力,通过‘低谷低价’引导火电深度调峰,同时激励用户在低谷多用电,为新能源留出消纳空间,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
据晋能控股电力集团调度指挥中心主任甄树义介绍,目前该集团所属煤电机组已实现全电量参与中长期、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他指出:“现货市场发现了电力时空价值,新能源大发时段,市场释放低价信号,引导煤电机组主动深度调峰,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供需紧张时段,现货价格较高,引导煤电机组提高机组顶峰保供,保障电网用电需求。同时,发挥煤电机组灵活调节性能,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对保障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唐程辉说,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通过山西电力现货、省间电力现货的共同引导,山西在保障自身电力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电力送出能力。
山西省电力交易中心统计显示,近两年来,在山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4%、火电装机仅增加202万干瓦的背景下,山西不仅保障了省内电力可靠供应,省间外送电量累计增长27%,外送省份也由14个增至23个,为全国电力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达成全年省间交易电量651亿干瓦时,达到2022年的118%。今年以来,已达成全年省间交易电量618.37亿千瓦时,完成全年目标的109%。
■■促进新能源消纳
“在新能源消纳方面,山西也走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山西新能源装机达到5376万千瓦,占省网装机的46.6%,占比超过燃煤火电。去年,山西的新能源市场化成交电量达到269亿,同比增长18%,交易价格的同比也上升31元/兆瓦时。”李宏杰表示,今年以来,山西新能源成交总量已达到280.48亿千瓦时,超过去年全年成交总量。
促进新能源消纳也是山西发电企业的“必修课”。甄树义表示,晋能控股电力集团煤电机组整体仍未走出经营困境,在容量电费、热价调整等方面还需加快步伐,鼓励煤电机组在做好能源保供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社会效益。
李宏杰也指出,山西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容量正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已超过900万干瓦,仅2023年新增装机容量就超过200万干瓦。为适应分布式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保障新能源有效消纳,山西深化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机制研究,推动出台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相关政策,鼓励分布式新能源入市,开展分布式电源市场化交易试点,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新能源调峰、消纳等,逐步提升交易范围和规模,促进分布式能源健康、有序发展。
“未来,分布式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后,能够更好体现其在电能量、调节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实现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能够畅通供给消纳渠道、满足部分用户绿电消费需求,科学引导产业发展节奏和布局优化,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唐程辉也表示,分布式新能源参与市场仍要面临政策法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等多方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