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9月30日 Mon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   

因地制宜探索“地热+”应用

■本报记者 杨梓 《中国能源报》(2024年09月30日 第 13 版)

  随着绿色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愈发受到关注。据了解,全球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阔。但与储量相比,当前地热开发利用程度有限。在业内人士看来,应着力提升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因地制宜探索“地热+”应用。

  “地球是个庞大的热库。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其中,可利用量相当于4948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亿吨标准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十万年的能源需求。”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地热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表示,地热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综合性矿产资源,不仅是一种洁净能源,可供发电、采暖等利用,还是一种可供提取溴、碘、硼砂、钾盐、铵盐等工业原料的热卤水资源和天然肥水资源。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1/6。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闫金明介绍,山东地热能丰富、资源优势独特。据估算,全省浅层地热资源量1.89×1016千焦/年、折合标准煤6.47亿吨。中深层地热能年换热量1.21×1018千焦,折合标准煤413亿吨。

  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陈焰华表示,地热能作为五大非碳基可再生能源,特别适合于为建筑供冷供热,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转型的新方向。“我国北方实现地热能清洁供暖、对缓解京津冀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北方地区广大农村的清洁供暖,通过地热能替代燃煤供暖及弥补煤改电、煤改气的不足。”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管理处处长侯福志介绍,天津是我国利用地热供暖规模最大的城市。2023年,天津市地热开采井318个,供热总面积4231万平方米,约占全市集中供暖面积的7%。2016—2023年累计开发地热资源量3.89亿万立方米,折合标煤2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7万吨。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规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流程,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基本完善,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不过,在与会人士看来,当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有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较低,地热发展潜力亟待激发。

  “我国中深层地热直接利用方面居世界前列,在很多地区拥有优势储层。随着我国城乡建筑用能转型需求越来越大,以及风光装机比例持续提升,开展地下储热、助力多能互补正当其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指出,以地热储能式供暖系统技术为例,其以地热能为基础负荷,将过剩的风电资源就地消纳,在电、热、储三个环节进行有效配置与调控,以实现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名誉理事长汪集旸表示:“我国东部部分老牌油田已经进入‘老年期’,开采石油后还可以开采热水,将油田变‘热田’,还可以把空出来的油井作为热储,采储结合。我们要发展‘地热+’,即太阳能、风能跟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利用。此外,在长三角等拥有大江大河或中小型湖泊的地区,湖水、江水、河水中的热量都可以加以利用。”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李宁波看来,地热资源的属性与禀赋、开采条件、用能需求等决定需要“地热+”。例如,我国应用最多的地热资源是位于地表以下(一般小于3000米)的岩土或地下水中、温度大多低于100摄氏度的热能,开发利用场景相对受限。此外,中深层地热分布不均,城市土地规划要求等都使得必须要推进“地热+”发展。

  “地热要热,头脑要冷。地热资源具有双重性,地热能用得好是清洁能源,用不好也会造成污染;开采的适宜是可再生能源,反之,就不可再生。”刘嘉麒强调,利用地热资源既要考虑环境效应,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例如过深的井取热得不偿失。同时,特定地区在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时,要加强科学调查研究,搞清资源性质、特点、分布、规模等,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刘嘉麒建议,为更好发展地热资源,要在重点地区做出样板,要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以及与地热资源相关的其他资源。发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