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能源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光伏并购渐成新出路

■本报记者 姚美娇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9月09日   第 14 版)

  近期深交所披露信息显示,因一道新能保荐人向深交所提交了《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销保荐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根据有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一道新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当前,光伏企业A股IPO节奏整体放缓,部分IPO失利企业转向并购之路,谋求曲线上市。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形势下,光伏企业需要通过产品提质升级、加强成本控制、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同时适时调整战略,通过整合资源等方式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市监管趋严

  除一道新能外,今年包括鸿禧能源、中润光能、陆海新能在内的多家光伏企业也先后撤回、终止IPO申请。

  7月9日,深交所官网显示,鸿禧能源IPO撤单,公司冲A告败。深交所表示,因鸿禧能源、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据悉,鸿禧能源IPO在2023年6月28日获得受理,当年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

  6月28日,深交所创业板官网显示,因中润光能保荐人撤回上市申请,该公司IPO已终止;同在6月,晶盛机电披露公告称,基于目前市场环境等因素考虑,为统筹安排公司所属子公司美晶新材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分拆美晶新材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

  据了解,光伏企业IPO艰难与监管政策收紧相关。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表示,上市门槛将有更严格的要求,包括要研究提高部分板块的上市指标,指导沪深交易所修改上市规则,适度提高部分板块财务指标,丰富综合性指标,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合适的板块上市;从严监管未盈利企业上市。

  “对于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来说,IPO并不是最佳选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

  ■市场洗牌加剧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对于光伏企业来说,IPO是重要的融资渠道,能够筹集到大量资金,用于研发生产。如果IPO受阻,企业或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进而影响研发进度和市场竞争力。

  光伏企业IPO难、业绩承压的现象也反映出市场竞争加剧。今年以来,光伏市场产业链价格不断降低,部分小型企业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被迫退出市场。例如,8月华东重机宣告终止投资建设亳州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

  “光伏产业链利润普遍承压时,新入局企业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同时部分战线拉得过长、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出局。”林伯强说。

  中原证券发布研报称,长期来看,光伏头部企业有望凭借规模优势、成本优势、销售渠道优势以及资金实力渡过行业低谷。

  在彭澎看来,光伏企业想要改善盈利能力,需要将落后产能逐步出清,同时技术路线的选择也非常关键。现在光伏市场已经形成TOPCon、BC、HJT三大技术阵营,从现有市场规模来看,短期内这三条技术路线会并存,企业在技术路线方面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其市场竞争力。

  ■转向并购之路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光伏市场的低迷仅是短期现象,未来随着环境不断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创新升级,市场将迎来转折。同时,光伏行业在面临上市监管趋严压力的同时,也迎来优化行业结构、提升企业质量的重要时机,企业可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市场拓展,为未来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高盛分析师Trina Chen在报告中表示,光伏行业下行周期即将结束,2025年有望迎来周期性底部;摩根士丹利分析师Eva Hou则指出,光伏设备价格已接近盈亏平衡,未来6—12个月内有望回升。

  8月14日,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增资及收购方式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总计金额不超过50亿元。这是7月以来,光伏行业第五起兼并重组案例。据悉,润阳股份曾谋求在创业板上市,但在注册生效后未继续推进上市工作。有观点认为,此次收购或为润阳股份在IPO失利及业务单一压力之下提供新出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兼并重组是扩大业务、增加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部分企业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监管政策收紧等因素选择提前退出IPO市场,转向与上市公司展开重组,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表示,当前业内外竞争激烈,行业需要“轻装上阵”,整合时间不宜过长,要推动落后产能出清,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收购跨界企业退出行业所遗留的新建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