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行业观察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提速挖潜

——访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能源战略研究所所长张国生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7月22日   第 07 版)

  日前,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4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确保完成“十四五”后两年油气产储量目标任务,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查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部近期也连续发布多个石油天然气探矿权出让公告,油气探矿权出让提速,以满足高质量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能源战略研究所所长张国生表示,近5年,主要油气生产企业逆势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我国油气自主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国内油气企业功不可没。在政策不断推进和落实下,油气勘探开发呈现高位增储良好态势,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在张国生看来,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能源革命和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保供增产

  中国能源报: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为油气勘探开发带来了什么信号?有哪些积极意义?

  张国生:由于坚决实施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我们成功穿越低油价周期,原油产量止跌回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油气当量产量更是连续七年保持千万吨以上增长,自主供应能力持续提升,转型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会议不仅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油气上游行业发展形势,还公开发布了《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发展报告2024》,集中展示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进展及成效,科学谋划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目标任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坚定了信心,这对推动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中国能源报:以目前进度来看,我国能否顺利完成“十四五”后两年的油气产储量目标任务?未来将在哪些区域,哪些方面发力?

  张国生: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国内原油年产量要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从近几年执行情况看,我国原油产量2022年已重回2亿吨以上,2023年增至2.09亿吨,2亿吨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天然气产量更是连续七年超百亿立方米增长,2023年达到2324亿立方米,已提前完成规划和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

  “十四五”后两年,油气行业将围绕“稳油增气”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力度,确保原油2亿吨稳产、天然气持续上产。按照“稳定东部、加大西部、加快海洋”的总体思路,以五大含油盆地、三大含气盆地、两大海域为重点,强化风险勘探和规模优质储量获取,做好老油气田挖潜稳产和新区效益建产,推动油气储产量再创新高。

    中国能源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短期内是否有提升?

  张国生: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持续进步,国内陆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跻身全球石油行业前列,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及技术装备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石油工程技术装备能力大幅提升。

  在理论技术方面,创新形成深层—超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藏机理、构造分异控制油气富集等理论认识及勘探开发配套技术,页岩油气富集区与“甜点”优选评价技术以及精细水驱、二类油层聚合物驱等高-特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

  在工程装备方面,全球首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国内首套万米级钻机智能操作系统超高压大功率全电动压裂机组等重大装备成功研发,带动国内油气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特别是“两宽一高”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应用,分别荣获202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两个奖项集中体现了油气上游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

  向“深”挺进

  中国能源报: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张国生: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将重点围绕传统油气资源和新型油气资源两大方向,强化科技攻关与勘探开发投入,保存量、扩增量,推动油气上游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传统油气资源方面,突出“两深一非一老”四大领域,保存量安全。深层超深层领域,强化基础地质研究,加大风险勘探力度。海洋深水领域,着力提升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研发能力,加快深水油气田投产步伐。非常规领域,在持续加大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深层煤岩气开发,深层煤岩气是近年来油气企业借鉴页岩气开发理念及工程技术探索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非常规气藏,其赋存机理、开发规律与传统煤层气差异显著,目前开发试验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

  老油气田领域,全面提高油藏描述精度、精细注水与长停井治理等,加大化学驱、气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强化老气田增压开采、排水采气等,持续挖掘老油气田生产潜力,夯实稳产基础。

  中国能源报:我国未来油气资源潜力主要在哪方面?

  张国生:目前,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已进入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开发还处于早中期阶段,未来仍大有潜力可挖,只要持续加大投入,做好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快突破“万米级”超深层、“千米级”深水、“纳米级”页岩系统、“百年级”老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难题,支撑我国原油产量2亿吨尽可能长时间稳产、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

  新型油气资源方面,要突出中低熟页岩油地下原位转化、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中深层煤炭地下原位气化而形成的油气这三类资源地下原位转化,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造油气藏”,促增量接替。未来一段时间应加强三类新型油气资源科技攻关与现场先导试验,验证技术可行性、经济有效性、环境友好性,为尽早实现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做好准备。

  逐步放开

  中国能源报:近期油气探矿权的“集中释放”,对于油气勘探开发有哪些利好?

  张国生:近年来,油气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以国有石油公司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油气勘探开发新格局。国家层面,油气矿权有序放开,打破资质限制,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新疆、贵州、青海等地加快油气矿权竞争性出让,初步实现上游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层面,油气企业主动适应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动矿权内部流转与优化配置,多个油气田企业在同一盆地勘探开发,逐步形成“比学赶帮超”良性竞争局面。

  中国能源报: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否已初步形成?未来培育更多经营主体应该如何去做?

  张国生:目前矿权改革仍存在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比如,探矿权出让的规模与速度明显赶不上退减,导致全国探矿权面积不断下降,不利于未来油气增储上产;大量社会企业对油气行业风险认识不够,没有充分了解油气勘探开发行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特性,获得区块后因种种原因导致投入不足甚至弃标,反而影响勘探开发进度;此外,石油央企作为能源保供主责单位,近年来探矿权面积大幅退减,矿权区内油气资源明显缩减,有面临“无田可耕”的窘境的风险。

  油气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矿权改革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并根据实施效果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建议加快加大探矿权区块投放力度,并在矿权出让环节设置“技术标”,同时可根据企业在油气保供中的责任,支持石油央企持有与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相匹配的矿权底线面积,确保矿权改革真正助力行业发展,促进油气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