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在青岛启动

加快构建制氢、加氢、用氢、氢交易的产业生态圈

■本报记者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7月08日   第 19 版)

  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
  山东港口氢能港/供图

  近日,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根据规划,山东港口青岛港将推动氢能全链条多场景应用落地,加快建设“中国氢港”,将为全球氢能港口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方案”。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表示,该港口建设可以显著提升港口运营质量,有效减少碳排放,加快构建制氢、加氢、用氢、氢交易的产业生态圈,推动港口氢能贸易发展。

  ■先行先试

  港口是传统能耗大户,港口的能耗又与吞吐量成正比。早在2019年,青岛港就启动氢能集卡、轨道吊研究工作,率先开展氢能集卡在港口的实景运行,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并于2021年承担了科技部‘氢能港口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课题。”

  2022年,在省、市多个部门支持下,仅用3个月,青岛港就建成了国内首座全资质港口加氢站,日加氢能力1000公斤以上。截至目前,累计加氢量超过80吨,减少碳排放1000吨以上。

  这一系列的举措,为日后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英明表示:“山东港口牢牢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和港口发展规律,探索出了一条和合共生的港口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全国港口乃至全球港口绿色发展的典范。”

  ■成效显著

  经过5年多发展,目前,青岛港的氢能港口已取得多个阶段性成果——构建了全国首个港口低碳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港口氢能车辆规模化示范运营、在全球首创氢电耦合直流微网轨道吊、率先研制出全球首艘7000匹超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等。

  如今,在青岛港前湾港区繁忙的作业码头上,一辆辆氢能集卡装载着集装箱,穿梭往返堆场和码头,格外壮观。

  据介绍,氢能集卡最大牵引能力70吨,百公里运行氢耗低至9.7公斤,相较于普通燃油集卡,绿色、环保优势显著。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推广应用各类港口专用氢能车辆50辆,累计运营里程80万公里,替代燃油26万公升。

  “我们还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串—并耦合的轨道吊分体式动力系统构型,构建了一体化集成控制的动力系统耦合装置,实现了低功率燃料电池与高负载轨道吊的完美融合、氢能与电能的互补利用,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副总经理张峰说,首创的“四机一体融合”氢能轨道吊功率智能调度方法,总装机容量降低55.9%,瞬时尖峰功率降低68.8%,总平均能耗降低28%,引领港口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全新氢能时代。

  山东海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柳强说:“山东港口作为绿色港口的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致力打造‘中国氢港’,积极推进氢能应用,建成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态码头,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将为绿色航运发展激发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多方发力

  目前,依托庞大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及基础优势,山东港口在氢能港口建设中已初显优势。此次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将为加快建设“中国氢港”注入更强动能。

  谈及未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创建示范港方面,将提速“全场景”布局,探索“更前沿”技术,持续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实现氢能应用的“全面开花”,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示范基地;在融入产业链方面,将锁定“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促进产业上下游联动,推进全链条协同创新,助力打造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在构筑生态圈方面,将放大港口优势,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共建共享,更好推动氢能产业扩大“朋友圈”、共享“生态圈”。

  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书记、董事长苏建光进一步介绍,公司将依托青岛港构建港口氢气供应体系、高效加氢体系、用氢安全管控体系“三大体系”,打造港口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应用示范、多场景应用示范、多元化应用示范“三个示范”,建设氢能产学研创新发展平台、氢能贸易枢纽平台、氢能港口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

  港口绿色转型,离不开港航各方、上下游、全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力。“我们已与10家氢能港口建设生态合作伙伴进行了集中签约,将集聚全产业链力量,搭建起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合作交流平台,为未来发展引来源头活水。”苏建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