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10日   第 02 版)

  本报讯 记者王林报道 近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能源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职责并取得积极成效,同时还持续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等。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统一监管。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以及监管者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介绍称,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形成了“五年一次全国、每年一批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机制,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称,截至今年4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达262.03亿元,累计成交量4.57亿吨,在28个省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额超过300亿元。

  裴晓菲指出,在加强碳足迹管理方面,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拟于近期会同其他部委联合印发,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概念,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例如,塑料袋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石油资源,使用塑料袋会增加碳足迹;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进行加热,不需要使用传统能源,能够减少碳排放,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减少碳足迹。

  裴晓菲表示,一方面,生态环境部将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并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从标准、因子、制度规则等基础性工作着手,推动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建立完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以及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等制度。同时,强化政策协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拓展推广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先行先试,形成推广产品碳足迹合力和共建、共担、共享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同时提升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水平。跟踪研判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和产品碳足迹相关规则发展趋势,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对接,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积极参与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加强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规范专业服务,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机构,强化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研究发布电力、煤炭、燃油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碳足迹因子,为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推动碳足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裴晓菲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