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2024玲珑论坛在京举办——

AI助力环保产业智慧“焕新”

■本报记者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19 版)

  5月30日,由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联合主办,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协办,中关村环都绿色发展产业联盟、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以“AI+时代:智慧环境·向新发展”为主题的2024玲珑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旨是共同探索AI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携手开启环境治理与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身处由数据编织而成的全新时代,“AI+”不仅标志着技术融合的崭新篇章,更是一场悄然发生、影响深远的革命,这场革命正引领全球产业进行深刻的转型升级,也推动环境监管、固废资源管理、污水处理、智慧环卫等众多环境治理领域的快速发展。在绿色低碳转型的新机遇下,如何将AI从工具变作能力,拓展更紧密、更丰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成为叩响产业进步之门的重要课题。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指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融入,不仅将极大地提升环境问题的监测预警和响应能力,更能为实现精准治污、智慧管理开辟新的路径。

  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带动社会经济方式深刻变革。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意味着AI技术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掀起新一轮产业变革。

  “一直以来生态环保领域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地之一。当下,环境产业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爬坡的关键时期,提质增效,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升级,关键节点、细分领域上的技术产品突破,商业模式创新,二次增长曲线创造等诸多挑战和机遇并存,主动拥抱AI,借助前沿科技强大的赋能效应激活产业‘脉络’,丰富应用场景、加速孕育新业态新模式,对推动产业进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李其林说。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AI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不少地方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取得显著成果。

  比如,北京市海淀区就为“城市大脑”插上大模型的翅膀,让城市“智”理在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越来越智慧,打造更多应用场景,服务市民。其中,“生态环保平台是海淀区城市大脑重点建设的四大场景之一。”

  据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顾问赵丛丛介绍,海淀区综合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手段,建设“城市大脑”空气质量监管场景。先后搭建运行渣土车治理、智慧工地、机动车尾气监控、“电力+双碳”等科技治污平台,实现从对污染源的被动治理到“主动采集—智慧预测—精准调度”的转变。

  “智慧环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涵盖了环境监测、评估、保护和治理等多个方面。通过AI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环境状况,更加科学地制定政策,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赵丛丛表示。

  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晓东认为,“AI+”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智慧”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深知智慧环境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它在新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但智慧环境的建设并非易事,我们需要面对数据获取、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挑战。”刘晓东表示,“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慧环境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最大化。”

  刘晓东建议,未来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AI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既懂生态环境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将积极拥抱AI+时代,加强与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AI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广泛应用。”

  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马辉表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社会格局,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开辟崭新的路径。

  因此在6·5环境日到来之际,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携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联合清新环境等多家环境企业翘楚,向所有环境企业及社会各界发出“智慧环境•向新发展”行动倡议(以下简称“行动倡议”):

  一是创新驱动,重塑产业生态,实现能耗的高效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为环境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二是智能交互,优化决策效能,实现环境治理的精准化与智慧化,促进产业上下游的高效协同,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政策引领,构筑坚实后盾,推出更多激励智慧环境建设的政策措施;四是数智协同,深化跨界融合,加速实现“体系重构、质效双赢”;五是多方参与,共建绿色城市。倡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包含碳足迹管理的智慧平台,激发全民参与的碳减排行动。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AI+生态环境”产业培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鼓励环保企业、科研院所、商会协会、AI企业向海淀区八里庄汇集,共同打造绿色智慧的数字城市高地。

  与会人士均表示,AI与环保的结合不仅提高了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的效率,也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多有力的手段,推动社会朝着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充分发挥AI技术的潜力,我们有望共同创造一个更清洁、更健康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