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要闻·企业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碳排放核查管理进一步趋严

■本报记者 林水静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11 版)

  碳排放数据是保证碳交易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的前提和基础。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上海市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进一步规范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工作,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有业内人士指出,《办法》强化了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助于强化核查机构责任意识,提升核查能力。

  碳核查是指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排放单位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进行核查的行为,以此确保碳排放单位提交的排放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碳核查管理对于保障碳数据质量也具有积极作用。

  “碳核查管理通过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采集、处理和报告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定要求,为确定企业碳配额数量提供科学依据,为保障碳交易的公开公平提供数据基础;同时,碳核查有助于激励企业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体系,提升数据的准确与完整性,增强数据信息的透明度,为企业制定低碳战略和减排措施提供决策支持。此外,碳核查管理引入第三方独立核查机构,对企业或组织的碳数据进行独立审查,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和错误,防止碳数据失真和舞弊。”南华大学碳中和与核能发展创新研究院院长张彩平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一直以来,生态环境部对于碳数据“弄虚作假”始终零容忍,此前也曾公布过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例如,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发现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核查程序不合规、核查结论失实、伪造原始检测记录等问题。

  “截至2023年底,20多个省级生态环境厅/局上传了2022年度的‘第四方’评价报告,经环保组织绿领环保整理发现,105家第三方核查机构中有15家涉嫌数据出错,占比高达14%。由此可见,规范碳核查机构管理,提高碳数据质量刻不容缓。”张彩平透露。

  影响碳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碳数据采集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碳数据采集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碳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精度以及碳数据管理系统的健全性等;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气压等造成监测不准确的环境因素、政府监管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的立法执法因素等。”张彩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一直致力于持续提升碳数据监管效能,保障碳数据质量。“福建相继发布能源行业市场主体的碳信用数据清单、信用行为清单和信息应用清单;四川实行全覆盖现场碳核查失信市场主体,对守信市场主体则推行告知承诺制并优化后续办理流程等。企业层面,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核查组围绕现场核实和资料交叉核验两条主线展开。核查组先后深入汽机房、供热联箱、网控室、转运站和化验室等生产现场,检查检测、计量设备健康状况,逐项对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设备登记信息,留存设备实物、铭牌的影像以及现场问答记录。”张彩平举例表示。

  与此同时,今年2月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也对碳数据质量管控进一步升级。《条例》规定,重点排放单位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使用依法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的计量器具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检测。对未按照规定制定并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的重点排放单位,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产整治。

  不过,在张彩平看来,《办法》虽然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了重要补充和完善,引入第三方机构业务评估、监管信息系统应用和信用监管机制等手段,为促进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操作指南。但碳数据质量仍面临核查机构独立性不强、核查标准统一难、数据篡改风险大和核查资源与能力不均等挑战。

  张彩平建议,后续应加强监管与透明度。建立健全动态监管机制,定期对第三方机构进行资质复审;建立核查结果公开平台,允许公众查询核查报告摘要,增加核查过程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提升核查技术与标准。不断更新核查技术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看齐,提升核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鼓励采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核查效率和精准度,减少人为误差。“对于第三方机构而言,应加强数据质量保障与风险管理。要求第三方机构建立更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报告等各个环节,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建立数据异常预警系统,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潜在数据质量问题及时响应,制定应急处理方案,防止数据失真影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