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壶口观黄河(远足)

■汤云明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7日   第 20 版)

  作为一个偏居滇池边的南方人,我曾多次游历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可对于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确是难得一见。

  走进黄河壶口,一座横跨山西和陕西的公路大桥呈现眼前。黄河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宽阔,水的颜色倒与想象中一样深黄。这里距离壶口瀑布还有10余公里,需要坐摆渡车进入。

  公路沿着黄河一路下坡,逆流而上。壶口到孟门山一线河水,在一条低于河岸石槽里流动着。这条由壶口瀑布向下冲击,经年累月向后推移,在河床上留下的深壕,至孟门山十里河道狭窄而谷深,河中水流曲折蜿蜒,登高俯视如一条奔腾而去的黄龙,当地人因此称其为“十里龙槽”。

  在“十里龙槽”下方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孟门山,也叫禹山。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将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此二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若门。人们在孟门山与河岸之间建起小桥,山上建成公园,建造大禹塑像以作纪念。

  壶口瀑布,就像一个镶嵌在大地上的水壶,收尽黄河之水,也收尽天上、人间的烟火。它奔流而下,旨在寻找新的出路或归宿,以晴空洒雨、旱地雷鸣的气势,让水底冒烟,使霓虹戏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挖出“十里龙槽”,让这条大河九曲十八弯,奔涌入海。

  黄河从上游200多米的宽度来到壶口只有几十米并且呈半环状的主瀑布时,便形成我国第二大瀑布。据说,正常情况下的壶口瀑布,宽度在五六十米,雨季水大时会达上百米,而在最枯水时,可能只有10多米。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以每秒上千立方米水流量,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宏伟场景。

  严格来说,壶口瀑布是一个瀑布群,在主瀑布泄流的同时,也有部分水流从河床的低矮处流到瀑布下游,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分瀑布,流入龙槽。有的水量较大,落差也大,同样保持着排山倒海、波涛汹涌的气势,有的只如涓涓细流,无声无息缓缓流淌下斜坡。此情此景,黄河有咆哮、激昂的一面,也有温柔、安静的一面。

  深情凝望这条大河,它用温情、澎湃与包容接纳着中华儿女的苦乐年轮,也用咆哮和怒吼教会一个民族怎样去敬天、爱人、尊崇自然,以及在面对困难与险阻时怎样义无反顾地冲闯出新的方向和道路。

  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汹涌的波涛如千军万马,当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时,产生巨大的声响,并在山谷中回荡,恰如万鼓齐鸣。或许,只有置身壶口瀑布附近,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