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科技·装备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我国带电作业技术创造诸多“世界第一”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12 版)

  国网辽宁电力人员在500千伏唐王二线98号塔开展跨二短三法进电场处理均压环支撑铁消缺作业。
  赵琦林/摄

  国网辽宁电力人员利用无人机载X光带电探伤技术对鞍山500千伏唐王二线97下相悬垂线夹进行检测。 
  赵琦林/摄

  国网辽宁电力人员利用无人机载X光带电探伤技术对鞍山500千伏唐王二线97下相悬垂线夹进行检测。 
  赵琦林/摄

  本报讯  5月12日,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带电作业现场会(以下简称“现场会”)在鞍山500千伏王石变电站召开,来自16家单位的近百名带电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齐聚鞍山,全面回顾了我国带电作业发展历史。

  据了解,我国带电作业技术起源于鞍山。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党中央发出了“全国支援鞍钢”和“为鞍钢就是为全国”的号召。1954年5月12日,鞍山电业局下发“生字0385号”通知,号召全局职工“创造各种带电作业的绝缘工器具”保障鞍钢生产和人民用电。此后,带电作业技术在鞍山得到深入探索和实践,并出版了一系列标准和规程,吸引了世界各地外宾和全国电力工作者们参观学习,带电作业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

  到20世纪80、90年代,220千伏、500千伏、±500千伏带电作业项目和作业方式都有很大创新,带电作业工器具也得到规模化发展及应用。在世纪交替的十年里,我国带电作业技术应用发展迅速,220千伏、500千伏、±500千伏输电带电作业技术和配电带电作业均有很大创新应用,新的带电作业工器具不断涌现,填补了国内空白。进入21世纪,是我国电力系统大发展的时期,带电作业作为服务电网发展的技术也在这个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1000千伏、±800千伏特高压输电带电作业开创了电力史上的新时期。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市供电公司都具备带电作业能力,并创造诸多“世界第一”,为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现场会观摩了3个500千伏带电作业项目和1个10千伏带电作业现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人员应用无人机载X光带电探伤技术对500千伏唐王二线97下相悬垂线夹进行检测,该技术由国网鞍山供电公司首创,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可不受停电计划制约,避免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检测结果实时回传,作业用时由原来的1小时缩减至10分钟。此外,现场会还围绕带电作业发展方向、数字化新技术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等主题展开研讨。

  国网辽宁电力始终把电力保供作为首要责任,多年来,不断推动带电作业技术再上新台阶。走进鞍山市铁东区,核心区域电网建设井然有序,商业项目施工正忙,百姓用电安全无忧……这里以带电作业为主要技术手段,建成了东北地区首个不停电示范区,供电可靠率达99.99%,除非遭遇突发气象灾害或电网外力故障,区域内客户将不再受到停电困扰。2023年,国网辽宁电力通过带电作业多供电量3170.5万千瓦时,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24686.5万元,实现全区域、全专业、全流程、全等级的带电作业“全覆盖”,以带电作业为技术保障,在全省范围内建成了7个不停电作业示范区。

  作为我国带电作业发祥地,鞍山建成中国带电作业展览馆,国网辽宁电力成功实施国内首次千米以上旁路带电作业,组建地市“带电作业联盟”互相支援完成区域内大型重点作业任务……大力应用带电作业技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美好生活充电。

  (唐慧宝 赵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