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访谈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被动型生物质应被重视起来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

本报记者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7 版)

  陈勇

  “现在,由于社会各界对生物质资源属性认识不清,导致其没有明确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控机制,从而大大增加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运营风险。”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建议赋予被动型生物质战略资源的属性,引起国家重视,进而通过政策引导来支持企业发展,相信它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

  ■ 被动型生物质的“二重性”

  “上世纪,大家谈到可再生能源时,总是把生物质能放在前面,而进入本世纪,生物质能发展不尽如人意,因而,其重要性也逐步降低,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也随之降低,已排在太阳能、风能之后,甚至都被放在‘等’中了。”陈勇一语道破,“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生物质没有进行科学分类。”

  “应对生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将生物质分为主动型生物质和被动型生物质。”陈勇进一步介绍,所谓主动型生物质,是指人类为获取能源主动生产的生物质,具有可主控、可规划、可定量的特点,如含油能源植物、含纤维素类能源植物、能源藻等;而被动型生物质,则是指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剩余物,包括林业废物、农业废物、畜禽粪污、农产品加工废物、生活垃圾、荒草等,难主控、难规划、难定量。

  值得注意的是,与欧洲、巴西等国际上发展主动型生物质地区和国家不同,由于我国农耕地有限,大规模种植主动性生物质是不可能的,而我国的生物质主要属于被动型生物质,其量大面广——目前,我国农林废弃物年产生总量接近100亿吨,其中,畜禽粪污约为50亿吨,作物秸秆约10亿吨,林业剩余物约3亿吨,粮油果蔬加工废弃物约37亿吨。这些物质是农林生产过程产生的剩余物,是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环境污染,但若有效加以利用,便可变废为宝,成为能源和资源,按煤当量预测相当于10多亿吨标准煤,所以,被动型生物质具有污染源和资源的二重性。由于作为废弃物管理,能源和资源属性被弱化,没有明确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控机制,从而导致产业发展不稳定、不健康。

  “高效、无害化综合利用被动型生物质,可产生能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陈勇强调。为此,他建议赋予被动型生物质战略资源属性,加强战略规划和管控力度,并要因地制宜发展被动型生物质。

  ■ 多重因素掣肘被动型生物质发展

  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被动型生物质可谓“天生丽质”,但从“天生丽质”到真正发挥出潜质,在陈勇看来,还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大家对生物质资源属性认识浅,缺少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当生物质没有利用时,人们把它当作废弃物随意丢弃;而利用了以后,因为缺少统一的规划和价格体系,又无法控制。”陈勇直言,同时,由于尚未建立起覆盖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废弃物收集端与利用端信息不对称,从而阻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其次,利用技术水平低,缺少行业标准。“虽然我们有制备氢气、甲醇、航空燃料等高值化的技术,但总体还是尚未成熟。”陈勇说,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方面,还显得投入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导致利用不规范,环境经济效益欠佳。

  再次,在政策扶持方面,目前政府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如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力度显然不够,单凭企业自身资金实力不足以应对市场行情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难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陈勇告诉记者,同时,由于尚未建立面向绿色GDP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体系,制约了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

  ■ 强烈建议赋予生物质战略资源属性

  “一定要赋予生物质战略资源属性,纳入自然资源管理。”陈勇强调,将畜禽粪污、作物秸秆、林业剩余物、粮油果蔬加工废物等明确界定为可再生资源,进一步明确其属性(能源、资源、环境、零碳属性)。同时,建立健全资源调查与监测机制,掌握各类资源的数量、分布、利用现状等信息,形成农林生物质资源数据库,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创新方面,陈勇强调,“仅有技术创新还不行,模式创新也很重要。比如,企业家能不能与农民合作,既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又可保障能源、资源原料的稳定供给,实现农业工业化。”

  除了增加对农林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制定中长期生物质高值利用技术研发计划,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外,陈勇还建议,要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比如,以农业类大学与科研院所为依托,建设一批面向农林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的“科技小院”,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良性互动。

  “最后,一定要反复强调的是规范定价机制,根据资源的种类、质量、利用价值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定价体系,引导资源向高值利用方向流动。”陈勇告诉记者,“被动型生物质可以转化为固态、气态、液态燃料,也可转化为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其发展前景极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