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访谈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东方学院副院长、著名国际和区域问题专家阿尔杰姆·卢金:

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堪称“成功史诗”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7 版)

  卢金

  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擘画引领下,中俄始终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人文和地方交流蓬勃开展,两国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日益巩固,树立了大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中俄关系建立在相互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

  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东方学院副院长、著名国际和区域问题专家阿尔杰姆·卢金教授就此接受本报采访。

  中国能源报: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目前已发展成为层次最高、基础最牢、内涵最丰富、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关系之一。双方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也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普京总统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展新任期内的首次出国访问。您作为著名的国际关系和区域问题专家,对普京总统此次访问有何看法?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如何?

  卢金:普京总统的中国之行不仅是形式上的访问,这是他在新一任六年总统任期伊始的首次国际行程,其更具深远的象征意义。在此之中,我们不难发现独特的对称之美:去年三月,习近平主席在连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选择的首个外访目的地正是莫斯科。此外,此次中俄元首会晤恰逢全球地缘政治及经济格局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普京总统与习近平主席的深度对话,不仅将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勾勒出近期的发展蓝图,更将成为塑造全球政治走向的关键力量。

  中国能源报:众所周知,能源领域一直是中俄两国合作的重点方向。俄罗斯已连续三年超过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由于“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产能攀升,俄罗斯也将会在今年底成为中国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并且,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的合协议也将要签署。除油气贸易领域之外,双方在电力、核能、石油炼化、新能源等行业开展了全面的合作。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您认为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能够达到什么高度?影响中俄能源向纵深发展的问题还有哪些?

  卢金:不可否认,俄罗斯与中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堪称辉煌的“成功史诗”。特别是一旦“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一条经由蒙古国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得以实施,预计从俄罗斯到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量将持续增加。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基于碳化合物的能源合作存在其自然界限。中国正朝着实现“双碳”目标迈进,清洁、非化石能源使用占比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已在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电动汽车生产等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这表明,在未来15至20年间,中国有可能大幅削减其对石油、天然气及煤炭的依赖。因此,俄中双方应当在非碳能源领域深化合作。其中,热核技术作为一个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方向。作为全球热核研究的领跑者,俄罗斯和中国在该领域拥有广阔合作前景。

  中国能源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的东北地区经贸合作亮点频出,在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和边境地区合作方面,哪些方面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中俄能源合作对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卢金:远东地区已成为俄罗斯电力需求增速最快的地带,迫切需要新建和现代化改造电力设施。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先进技术和雄厚的投资力量,可以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能源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尔杰姆·列昂尼德维奇·卢金教授,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东方学院副院长,著名国际和区域问题专家,著有多部关于远东地缘政治关系书籍,多次在中国主流媒体发表中俄关系相关问题文章。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