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国际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日本寻地填埋核废料引争议

本报实习记者 杨沐岩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5 版)

  近期,日本佐贺县的玄海町宣布,通过核废料填埋地选址调查申请,将根据以往相关记录开始调查地质情况和火山活动。有观点指出,日本地震多发,不适宜进行核废料地下填埋。此前日本多次填埋地选址调查都引发争议,此次玄海町接受调查也引起了当地担忧。

  玄海町接受选址调查

  此前,日本佐贺县玄海町的餐饮、住宿和防灾相关团体向当地议会提交申请,要求就当地是否适合作为高放射性核废料填埋地进行初步调查,该申请被玄海町议会通过。之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敦促玄海町町长胁山伸太郎接受选址调查。

  支持申请的玄海町有关团体认为,日本中央政府的相关拨款和调查有助提振地方经济。而玄海町民众则强烈反对,认为这将加重当地负担,并在网上征集到超过1万人签名。在此背景下,胁山伸太郎不久前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经过对町议会讨论和政府提议的仔细考虑,决定接受文献调查。”

  日本媒体报道,高放射性核废料填埋场的选址调查工作预计需要20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的“文献调查”,根据以往相关记录进行初步地质和火山活动调查,可获得日本中央政府最多20亿日元(约合1294万美元)拨款,后续还分为“概要调查”和“精密调查”两个阶段,日本中央政府将持续为此拨款。

  值得注意的是,玄海町也是日本九州电力玄海核电站的所在地,该站共4座机组,其中1号和2号机组退役,3号、4号两座机组装机容量各为118万千瓦。3月,玄海核电站4号机组曾发出警报,表明反应堆内功率变得不均匀。反应堆恢复正常后,日本九州电力将4号机组关停检修,停运至今,目前玄海核电站仅有3号机组在运行。

  核废料处理是普遍问题

  据了解,核废料的放射性难以人工消除,只能靠其自身衰变减少,其中有多种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极长,以几万年甚至数亿年计。但乏燃料内部也含有多种可增殖或易裂变的材料,需要在冷却后进行后处理,分离有用核素并去除不稳定核素,剩余含有短寿命核素的放射性核废料进行最终处理。

  核废料最终处理方式有限,将核废料投海或填埋在南极冰盖下被国际条约禁止,也有发射核废料到外太空的设想,但目前没有国家尝试。因此较为普遍的处理方法是用玻璃固化核废料,封装后地下填埋。

  高放射性核废物处置地的选址也是各国核电都需面对的问题。例如,美国的核废料永久处置场地选址已经拖了40年,核废料目前仅能分散处理,暂存于35州80处,其中多为现役或已退役的核电厂。

  法国作为核电大国,目前,其乏燃料后处理厂容量已接近饱和,选定在默兹省的比尔镇建设填埋核废料中心,计划2030年投运,但当地曾爆发反对设施建设的冲突。

  选址备受争议

  日本对在当地进行核废料地下填埋的研究自1980年就已开始,先前日本经济产业省曾发布报告指出:“根据最新地质科学发现,日本可以选择一个确保有利地质环境和长期稳定性的地点。”去年,部分日本专家发表声明称,先前的研究建立在欧洲的地质特征基础上,而板块活跃、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的日本并不适宜以填埋的方式处置高放射性核废物。但日本在2003年就签署了《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安全联合公约》,其中“制定燃料循环政策是当事国的责任”的原则,让日本委托海外处置核废料变得困难。

  2000年以来,日本一些地区陆续申请核废料填埋地的选址调查,但往往当地政府还在研究,当地居民和邻近市镇就开始抗议,最终导致调查停止。2007年,高知县东洋町成为日本第一个申请开展调查的城镇,但在当地支持者和反对者发生冲突后,选址调查尚未开始,申请就被撤回。

  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一度不再讨论核废料填埋地选址问题,直到2017年,日本政府公布了《科学特征地图》,其中标注了适合进行核废料填埋的地点,并重新鼓励各地申请选址调查。但时至今日,仅有北海道的两个村镇通过了第一阶段的“文献调查”,同时当地居民也主张扩大选址范围,不该让处置地局限在北海道一地。

  此次佐贺县玄海町接受“文献调查”申请,从三个团体提出申请,到町长“拍板”接受调查,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当地居民不仅担心调查会加重当地负担,同时也认为关于选址的讨论不够详尽,沟通不足使居民缺乏对核废料处置的认识,在安全保障等措施尚未敲定的情况下,不该如此迅速同意接受选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