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国际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欧盟航空业被控“洗绿”

额外收费或侵害消费者权益

本报记者 李丽旻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5 版)

  近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最新声明称,欧洲20家航空公司存在“具有误导性的绿色宣传”,可能通过额外收费等方式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在收到“欧洲消费者协会”警示后,欧盟委员会将对这些航空公司发起“反洗绿”调查。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大背景下,与其他高碳排放行业一样,全球航空业同样做出了净零排放的承诺,“碳中和航班”“绿色飞行”等概念随之兴起,然而,航空公司声称的减排,实际效果却屡遭质疑,业界普遍认为,航空业要真正实现减排还面临重重考验。

  ■ 航空公司频遭指控

  近年来,“碳中和航班”成为航空业“热词”,各大航空公司均推出“和我们一起碳中和飞行”等宣传标语。例如,2023年底,英国维珍航空公司宣布,仅使用可持续燃料完成了伦敦到纽约的航行,这也被视作“全球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碳中和航班”。

  在宣传的同时,各航空公司也纷纷向消费者表示,可通过支付额外费用支持零碳事业,鼓励消费者付费“补偿碳排放”。不过,“环保航班”的实际效果却遭到质疑。在消费者频频投诉的情况下,去年9月,汉莎航空旗下奥地利航空公司因“存在误导消费者嫌疑”而被诉至法庭,法院判决该公司存在“洗绿”行为,并因此被罚款。今年3月,荷兰航空也因“误导消费者”而被指“洗绿”。

  今年4月30日,针对类似宣传手段,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声明,表示将对欧洲20家航空公司发起“反洗绿”调查。

  根据欧盟委员会消息,该机构联合欧洲消费者保护组织披露了航空公司存在的多种“不当行为”,包括“给消费者带来支付额外费用可支持气候项目的错误印象”“未向消费者明确可持续燃料的减排效果”“仅仅表示航空公司虽有减排承诺却未明确具体目标和独立监管系统”等。多家欧洲航空公司还提出,可以通过气候项目或使用可持续燃料来抵消航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以此为由向消费者收取额外费用,在欧盟委员会看来,这一举措也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虽然欧盟委员会并未“点名”具体的航空公司,但根据欧洲媒体“欧洲动态”报道,在欧盟委员会发布调查声明后,多家航空公司都已出面回应,承认遭到“反洗绿”调查。据悉,此次收到欧盟调查通知的20家航空公司包括布鲁塞尔航空、汉莎航空、奥地利航空、多洛米蒂航空等。

  ■ 减排效果未明

  业界普遍认为,欧洲航空业减排效果乏善可陈正是其被质疑“洗绿”的主要原因。欧盟委员会认为,受到“洗绿”指控的航空公司并未明确所说的减排内容是否具有科学依据,更没有明确数据和证据支撑航班减排效果。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时至目前,欧洲主要航空公司尚未在现有监管框架下提交足以实现1.5摄氏度温升目标的减排目标。

  实际上,减排一直都是航空业的“老大难”问题。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航空业是目前脱碳最具挑战性的行业之一,2022年,航空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球能源相关排放的2%左右,虽然占比不多但增速却很高,随着国内外旅行需求增长,全球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远超铁路、公路甚至海运。另有数据显示,航空业碳排放在欧洲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达到4%左右。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目前全球航空组织已纷纷做出减排承诺。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为例,该机构会员超过200家航空公司,在2021年10月宣布,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也在2022年公布了长期减排目标,提出到2050年实现国际航空业净零排放。

  面对“洗绿”指控,欧洲航空公司联盟A4E在声明中表示,航空业已经认识到清晰披露可持续性信息的重要性,但该机构辩称,欧盟各国对航空业的管理规定各有不同,各国相关法律法规也在动态变化,要完成可持续相关信息准确披露并非易事。

  ■ 净零目标实现挑战重重

  在业界看来,尽管航空业已承诺要实现净零排放,但航空业的减排进程实际上刚刚起步,在监管规则尚未成熟、新兴技术应用不足的情况下,航空业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挑战巨大。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规划,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中,约有65%的二氧化碳减排将通过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来完成,13%的碳减排将借助电力、氢能以及新型技术实现,基础设施以及运营效率的提高有望降低3%的碳排放量,另有19%通过碳捕捉以及碳抵消来完成。

  但从目前来看,被寄予厚望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尚未实现普及。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全球航空业目前的主要燃料仍是航空煤油,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消费量仅占到整体燃料消耗的0.1%左右。有业内人士指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价格目前仍远高于化石燃料,全球供应链也尚未成熟,都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国际能源署同时表示,航空业要实现减排还需要“革命性的设计”,推动飞机发动机、材料、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科技进步,以大幅提高航行效率。

  对此,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建议,要达成净零排放目标,不仅需要航空业采取相应措施,包括机场、导航服务提供商以及飞机制造商全产业链各环节都需要协同努力,更需要明确的政策支持。

  国际能源署则指出,根据当前规划,到2027年,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计划生产能力只能满足一小部分需求,未来还需要更多支持性政策以及大幅增加对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