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尾矿库治理要安全也要绿色

■本报实习记者 杨沐岩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8 版)

  5月临近汛期,作为贮存尾矿的场所,尾矿库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危及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教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聘任专家王炳文近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汛期是尾矿库面临地表水控制的关键时期,需要提前做好度汛准备和调洪演算工作。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计,我国已连续16年未发生尾矿库重特大事故,安全风险整体可控。同时,伴随相关部门收紧核准新建尾矿库,尾矿库闭库销号有力推进,从事锂云母开采加工等大量产生尾矿的企业也开始采取综合利用的方法,让尾矿处理更安全、更绿色。

  ■提前防范尾矿库风险

  “尾矿是金属矿山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处置方式多样,包括地表堆存、井下充填、综合利用等。”王炳文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尾矿中含有多种脉石矿物,具有量大、集中、颗粒细小的特点,通常以矿浆状态排出,直接或经浓密机浓缩后再送至尾矿库堆存,沉淀后的澄清水循环使用。

  据王炳文介绍,尾矿库是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尾矿的场所,尾矿坝是尾矿库的主要建筑物。为减少尾矿坝的初期建设投资,大、中型尾矿坝通常是用当地土石料建设一个较矮的初期坝暂时贮存尾矿;存满后,再利用粗粒尾矿逐级向上加高坝体,形成后期的堆积坝,拦挡库内的细粒尾砂和尾矿水。

  “矿山每年排放大量尾矿,尾矿库是堆存尾矿、维持矿山正常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也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所以尾矿坝和排洪设施至关重要。”王炳文指出。

  2008年,山西曾发生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事故直接原因在于企业非法违规建设、生产,致使尾矿堆积坝坡过陡,加之多种错误做法导致坝体发生局部渗透破坏,造成溃坝。

  ■监测、治理保障安全

  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计,多年来,我国尾矿库安全风险防控水平有力提升,已连续16年未发生尾矿库重特大事故,连续7年未发生尾矿库亡人事故,实现全国尾矿库安全风险整体可控。

  “国家非常重视尾矿库安全,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尾矿库灾害防控领域的研究。”王炳文介绍,目前全国所有在用尾矿库和全部“头顶库”都建设了在线监测系统,绝大部分都已联网接入国家平台。

  《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局建立并严格落实地方政府领导和尾矿库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健全完善尾矿库风险分级属地监管等制度,构建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责任体系。聚焦重大风险,集中开展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尾矿库重大隐患专项整治行动等,强力推进邻近居民和重要设施的“头顶库”闭库销号,同时强化落实汛期预警响应机制,确保尾矿库企业安全度汛。

  王炳文表示,5月临近汛期,尾矿库安全度汛,提前防范不可或缺。“汛期是尾矿库地表水控制的关键时期,如果汛期尾矿库水位控制不当,洪水暴发时可能造成洪水漫顶,引起尾矿坝溃坝事故。因此,汛期前应做好度汛准备和调洪演算等工作。”

  此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召开的党组会议要求抓好防汛工作,突出关口前移,加强天气预警信息综合分析研判,督促矿山企业深入排查各类风险隐患、加强安全巡查、完善应急预案,认真开展各类灾害实操应急演练,完善叫应、响应、回应机制,做到早防范、早部署、早应对,确保安全度汛。

  ■堆存不如综合利用

  伴随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对锂资源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品位低、开采难、成本高的云母提锂技术逐渐被行业重视。江西宜春是我国锂云母的主要产地,国内锂电头部厂近年先后在此布局。

  不过,因矿品位低,提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尾矿,包括长石粉、尾泥和锂渣等。宜春市政协委员梁云曾在提案中指出,当地尾矿处理存在消纳难、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缺失等问题,若尾矿处理难题不能及时解决,每个采选场将无法容纳新尾矿,导致选矿场停产,影响碳酸锂生产,同时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不久前,江西省省长叶建春在宜春调研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时指出,要改变对锂渣的旧有认识,探索利用更多新技术、新工艺提取和回收有价值元素,在“吃干榨尽”中实现锂尾矿的高效利用。宜春市工信局也在2024年工作计划中明确,要加快技术攻关,制定出台尾砂、尾泥、锂渣处置科研攻关及应用标准化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做好长石粉、尾泥、锂渣综合治理工作,并督促加快建设锂渣消纳场。

  据了解,在宜春布局的多家公司也正在积极攻克尾矿处理难题。其中,国轩高科、盛新锂能先前就已布局锂渣处理相关业务并成立子公司。科力远、金石资源和新明珠集团等多家企业也正在攻克锂渣处理相关的技术难题,提高浸出率、回收率等。

  王炳文也指出,近年相关部门逐渐收紧核准新建尾矿库,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用更低风险、更绿色的方式处理尾矿。除地表湿式堆存外,沉陷区回填、井下填充技术已较为成熟。“尾矿也可进行综合利用,作为建材、陶瓷和玻璃生产原料,有些尾矿中含有的稀土元素用途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