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学术·评论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法建交60周年与经济能源合作

■李敦球 宋鑫然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6 版)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中法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对话和合作的正确方向演进。

  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是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机制性战略对话、最早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中法关系已成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成就、共同前进的典范。

  1964年中法建交,开辟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纪元,两国经贸往来也随之步入新阶段。1978年12月,中法两国政府签订《发展经济关系和合作长期协定》,同时,中方宣布引进法国核电技术和装备。1982年,中法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议定书》。1984年,中国首个大型核电项目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动工。1985年4月,中法又续签了为期五年的《发展经济关系和合作长期协定》,双方声明,两国将采取一切有益措施为促进合作创造良好条件,特别在科技与能源方面扩大合作。

  1997年5月16日,中法两国发表《中法联合声明》,决定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开启新征程。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本国产业逐步完善,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能力,中法经济合作从原先主要由法国向中国单向输出技术和资本,开始进入双向输出资本和技术的新阶段。2004年,中法两国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国家。同年,中法贸易额首次突破200亿欧元。

  能源合作是中法合作的亮点。1982年,中法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议定书》。采用法国核电技术的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法电集团开始投资中国电力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原国电集团和法电集团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火电项目、燃气发电项目、风电项目等方面开展合作。2010年以来,两国经济合作延伸到绿色低碳、数字、航天等新兴领域。2015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为全球能源和电力行业发展指明了清洁、 低碳的发展转型道路。在此背景下,中法电力行业清洁、低碳合作步伐不断加快。

  60年来,中法两国互为重要贸易投资伙伴,实现了合作共赢。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789亿美元,比两国建交之初增长了近800倍。截至2023年底,法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达216.4亿美元,在欧盟成员国中位列第三。中国对法国直接投资存量达48.4亿美元,主要投向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银行、酒店和旅游等领域。中法两国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260亿美元,2000多家法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日用纺织品、体育用品等深受法国市场青睐。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进口化妆品和葡萄酒的第一大来源地,进口箱包的第二大来源地。大亚湾核电站、空客天津A320总装线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成为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同时,两国还积极探讨拓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中法贸易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极大满足了两国市场需求,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强大共生关系。

  当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再次成为中法两国重要共识。其中,作为两国携手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基石,共同推动核能合作与发展备受关注。近期,中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建立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发布《核能支持低碳发展前瞻性研究》蓝皮书。中核集团和法电集团已形成共识,在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转型进程中,发展核能是现实可行的重要选择之一。中法两国的核能合作时间很长,持续深化,两国始终坚持科技合作与产业合作并重的方针,核能合作已成为两国间最稳固的合作领域之一。

  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对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的拉拢和利诱,如何保持战略自主成为摆在法国等欧洲国家面前的重大考验。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尤为重要。

  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中法双方坚守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初心,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打造新时期互信稳定、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的双边关系。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进一步发展中法、中欧关系的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更加凸显,双方应携手同行,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发展动力。

  (李敦球系曲阜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宋鑫然系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区域国别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