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吕梁中阳县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煤仓发生溃仓事故。2023年,国内多座煤矿皆有溃仓事故发生。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仓安全管理,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煤仓安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压实煤矿安全责任、加快煤仓设计优化和机械化改造、加强煤仓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加强煤仓安全管理与日常管理维护的一系列举措。分析人士认为,《通知》颁布有望从根本上改善煤仓安全状况。
●溃仓事故多发
煤仓是煤矿生产、销售过程中负责中转、临时存储煤炭的重要装置,主要分为地面煤仓和井下煤仓两类。煤仓结构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确定,一般呈竖直圆筒状,煤流从煤仓上部进入,下部设置可控出煤口,将煤炭下放到皮带、矿车或火车上。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此前发布的通报显示,山西吕梁中阳桃园鑫隆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煤仓溃仓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于,给煤机出煤不畅,矿方安排现场检修,在检修过程中煤仓内的煤泥突然涌出,造成事故。这是吕梁市继2023年12月13日山西焦煤集团华晋焦煤沙曲一号煤矿较大煤仓事故后,发生的又一起煤仓溃仓事故。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8月、10月,山西阳城皇城相府集团皇联煤业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骆驼山煤矿均发生过溃仓事故。
是什么导致了溃仓?“由于煤仓中存储的煤混入大量水,形成具有较强流动性的水煤浆,放煤口突然打开或舱内堵塞放煤的‘疙瘩’突然贯通,水煤浆就会突然泄出到巷道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火灾与消防工程研究所所长吴兵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假设泄出的煤水为500立方米,巷道断面积为10平方面,下部就会有50米巷道被煤水填满。“当然,实际也有煤水冲击流动到更远距离的情况,这个过程与地面的泥石流相似,在出煤口附近作业的人员往往会被冲倒、掩埋。”
●煤仓风险多样
溃仓事故成因往往具有共性,超量放煤、违章操作、隐患排查不力是主因。
通过分析几种风险类型,吴兵向《中国能源报》记者强调了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井下光线不好,加之煤仓上口不做防护或防护不足,易发生人员坠落煤仓事故。此外,由于大块的煤、矸石或其它杂物进入煤仓,造成煤仓壁面破损,出煤口锈蚀、变形,会导致煤仓出煤不畅或堵塞。含水原煤进入煤仓会造成煤仓积水,突然放出,会在出煤口造成溃浆事故。另外,还可能发生因高瓦斯含量煤炭长期堆积,加之煤仓内通风不良,造成瓦斯积聚。煤仓缺少存煤,上下巷道贯穿,容易造成漏风。”
但吴兵也强调,连续运行的煤仓通常不会面临较大安全风险,事故通常发生在长期闲置下的首次启用,以及煤仓堵塞状况下的疏通作业,或其它检修、异常处置期间。“煤仓属于井下环境中的有限空间,突然变动或异常处置作业都需要辨识危险源,而煤仓的封闭性使得这一工作十分困难。因此,煤仓的疏通作业、检修作业往往从建造之初就缺乏安全可靠的功能设计,所以煤矿往往会冒险作业,从而引发事故。”
●政策落地很关键
《通知》明确,从压实煤矿安全责任、加快煤仓设计优化和机械化改造、加强煤仓施工管理、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强化现场处置、严格监督检查六方面切实加强煤仓安全管理。
“井下煤仓并非煤矿的重大危险源,所以先前未针对此问题出台比较系统的法规和标准,《通知》颁布实施对同类事故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吴兵认为,要保障其落地实施、发挥作用,需要科研、设计、施工和运行部门共同参与、各尽所能。“矿山监察部门也要加强检查督促,进一步出台更详细的功能、质量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多种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助力煤仓安全建设——煤仓周围应当安装视频、人员接近预警、红外热成像、一氧化碳传感器、甲烷传感器、煤位计等监测仪器设备,并与矿井调度系统联网,对积煤异常等情况及时报警。推广应用视频AI异物识别等技术,严防大块煤矸和铁器、木料等杂物进入煤仓。同时,加快研发应用无人化探仓、清仓、疏通技术装备。
“煤矿井下作业危险源众多,现行法规、标准、规定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面覆盖。”吴兵表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人,吸取事故教训,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十分必要,但如何协助煤炭企业系统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改体系,才是解决问题、提高煤矿安全的根本。”他建议,有关部门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组建团队,对煤矿生产作业中所有危险源、危险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构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方法,并将技术成果公开共享,以切实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