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科技·装备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3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国内液氢重卡技术获突破

■本报记者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3月18日   第 12 版)

  80千克级车载液氢储供系统工程样机。
  田源/摄

  近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了解到,我国在重型车辆液氢储供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该所牵头,自主研制出80千克级车载液氢储供系统工程样机,为重型车辆绿色出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辆49吨柴油重卡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于40辆小轿车的排放量。与49吨柴油重卡相比,每辆液氢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0吨。”该项目负责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氢能业务首席专家刘玉涛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液氢重卡一旦普及,可实现长途重载车辆零排放,对服务社会民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

  ■ “80千克液氢可跑800公里”

  “液氢具有储氢密度大、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液氢容器所需空间也比较小,不仅可以增加空间利用率,容器重量也更轻,一辆氢能重卡仅自重都减轻了2吨,使重卡拥有更大的装载空间和更长的续驶能力。”3月13日中午,在该研究所试验场,刘玉涛指着一辆49吨液氢燃料电池重卡样车向记者介绍,“前不久,我们进行了验证,在这辆样车上加入80千克液氢,大概就能跑800公里。未来随着液氢系统轻量化和整车动力系统优化,有望达到1000公里以上。”

  作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之一,该项目以重型燃料电池车辆用户端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为切入点,围绕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高密度储供氢的行业需求展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联合清华大学、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组成了产、学、研、用、监、检一体的项目攻关团队。

  “我们历时三年,共完成车载液氢储供系统7项关键技术攻关,优化了车载液氢储供系统——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重型车辆底盘结构的构型,在国内率先研制出80千克级车载液氢储供系统工程样机。”刘玉涛自豪地说。

  据介绍,项目通过实施,目前已实现液氢储供系统与重型车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的集成应用,解决了重型卡车电动化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两大难题,为液氢重卡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示范。

  ■ 相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目前,一汽解放、陕汽重卡、中国重汽等商用车头部企业均在推进氢能重卡的研发应用。在多位从业者看来,液氢重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化落地还存在诸多难点。要大力推广液氢重卡,除了加快车辆、相关部件以及关键设备的技术研发,配套基础设施能否同步跟进也是关键所在。

  在刘玉涛看来,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已成为液氢重卡商业化推广的一大阻碍。

  对此,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战略科学家魏蔚表示:“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大规模液氢生产和运输到加氢站的问题。”

  “由于我国液氢产业仍处于科研和小批量试验阶段,因此,液氢加氢站并未实现批量建设。”刘玉涛向记者介绍,目前,我国在浙江平湖建成一座配套液氢加氢站。但是,魏蔚告诉记者:“平湖的这座加氢站是我国目前唯一建成的液氢加氢站。由于没有便宜的液氢,导致这座站现在无法对外运营。”

  此外,在刘玉涛看来,制约液氢加氢站发展的因素还有液氢氢源短缺、交通运输限制、标准规范缺失及相关技术瓶颈。

  ■ 仍需政策法规支持

  “液氢是未来解决氢能大规模储运和运输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刘玉涛看来,“大功率系统、70MPaIV型瓶、液氢等先进技术是未来产业与政策引导的重点。其中,液氢重卡是未来富有竞争力的干线运输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液氢产业加速,为液氢重卡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据魏蔚介绍,由国富氢能投建的位于山东淄博的齐鲁氢能液氢工厂,一期产能可达10吨/天,预计今年6月可产出液氢并实现液氢罐箱公路运输。“今年下半年,国内会有商业化可对外运营的液氢加氢站出现。”

  有长期研究氢能发展的业内人士表示,液氢储供技术的突破只是重型车辆绿色转型的第一步,未来还需要在液氢生产、储存、运输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不断提升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同时,政策层面也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液氢重卡的产业化进程,让更多的绿色出行方式成为现实。

  “要实现液氢重卡示范运营乃至商业化运营,还需要政策和法规层面的大力支持,包括液氢储运、整车检测等方面国家标准的完善,并需要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的加快突破和整个产业链联动与融合。”刘玉涛呼吁。

  刘玉涛还建议依托氢能示范城市群,在3至5年内实现百辆级液氢重卡的区域示范运营。“总的来说,液氢重卡比气氢重卡有竞争力。预计到2030年,液氢重卡的成本可控制在60万元以内,届时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