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会特刊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李生权: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服务“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聚焦提案议案)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7 版)

  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实现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的目标,需要应对一系列新情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组织部(人事董事部)主任李生权指出,我国低碳转型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新能源规划统筹不够,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迅猛,实际批复和建成规模远超规划,且局部地区规模超过电网承载能力,电网安全运行和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其次,新能源拉专线、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业态不断涌现,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细则,存在不能公平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挤占系统公共调节资源。最后,分布式新能源超常规发展,造成局部地区设备反向重过载、电压越限、保护误动等。

  二是电力保供形势日趋复杂。新能源出力波动性叠加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保供压力巨大。新能源已成为新增发电装机主体,但新能源“极热无风、晚峰无光、覆冰停机”问题突出,关键时刻顶峰能力不强。近年来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对电网保供和防灾抗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市场机制建设亟待加强。新能源高占比条件下电力系统消纳成本增加,需要完善价格分摊传导机制。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快速发展,亟待健全市场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李生权建议,第一,强化电力系统统筹协同规划。做好电力系统整体规划,推动煤电与新能源、新能源与调节电源、本地电与外来电优化组合。健全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全网统筹、保量稳率”,合理安排新能源发展规模、布局和时序,差异化设置各省利用率管控指标,明确配套电网规划、配套调节能力和具体消纳市场,同步纳入电力规划。建立政企协同的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发布机制,引导分布式光伏在负荷水平高、电力系统承载力强的区域优先开发。

  第二,建议夯实电力保供基础。推动支撑保障电源加快建设、尽早投产,提高系统应急备用能力,满足经济发展用能需要。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一次能源监测预警和供应保障。督促发电企业加强机组管理,确保应发尽发,切实发挥煤电基础保障和兜底作用。积极推动储能科学有序发展,有力支撑新能源发展。发挥负荷侧调节作用,加强空调负荷管理,推动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引导高耗能企业错峰避峰生产,强化节约用电。完善灾害预警机制,差异化提升电网设施设防标准,提高电力系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第三,建议持续完善政策和市场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机制,统筹衔接一、二次能源价格政策,研究建立能源转型成本合理疏导机制,加快推动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优化分时电价时段划分,拉大峰谷价差,完善需求响应激励机制,推动用户侧资源参与电力调峰等辅助服务市场。建立完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与统计体系,引导全社会共同承担减排责任。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市场机制,公平承担调峰调压、事故备用、交叉补贴等社会责任,引导新型业态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