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股市大盘遇冷,煤炭板块却迎来“开门红”,连涨数日。其中煤炭龙头企业中国神华更是一路飙涨,刷新其2008年后的股价新高。
国盛证券分析师张津铭指出,与2021—2022年煤价大涨导致煤企盈利暴增,从而股价跟随业绩上涨不同,2023年在煤价下跌,煤企盈利普遍下滑的背景下,煤炭板块表现依旧亮眼,中国神华、山煤国际、潞安环能、恒源煤电等高股息标的纷纷再创新高。“这意味着市场逐步认识到煤企高利润的持续性,高股息的稳定性,高股息、资源行业的优秀企业或走上‘慢牛’重估之路。”
■ 供需总趋势总体偏紧
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证券化研究中心主任高伟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解释,当前市场各煤炭种类的供需总体趋势整体平衡,特别是随着国内供暖季开启,电厂日耗增加,港口库存持续去化,动力煤价格预期向好。“消息面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4)》显示,自1月1日起,中国恢复煤炭进口关税。这意味着煤炭进口成本将抬升,预期进口数量可能出现下降,市场供给水平相应也会下降,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对煤炭板块来说是利好消息;从基本面看,从终端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供暖季的开始,动力煤市场呈现积极态势。在供给偏紧、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市场预计煤价高位运行会持续一段时间。”
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当前,煤炭股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加之煤电容量电价、煤炭进口关税等政策公布,市场各煤炭种类的供需总趋势总体偏紧,导致近期煤炭股走强。”
“从投资价值来看,煤炭股作为传统高分红、高股息的投资标的,在岁末年初之际常常受到资金关注,在大盘行情整体走弱之时,高股息、低波动板块往往成为股票投资的重要‘避风港’。”高伟进一步补充。
■ 面临估值重构机会
高伟解释称,煤炭板块涨跌主要看行业供需。2015年煤炭行业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煤炭价格指数开始回升,企业盈利逐步改善。同时,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很多中小煤炭逐步关停,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逐步改善;2023年4月开始,进口煤全年零关税,导致2023年进口煤量同比大增;此外,焦煤板块具备较强的上涨预期。
“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煤企出于对行业未来前景的担忧以及考虑到新建煤矿面临的较长时间成本和巨额的资金投入,普遍对传统主业资本再投入的意愿较弱,这意味着我国未来新建煤矿数量有限。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亦面对资源枯竭、产量下滑的压力。从长周期角度来看,煤炭产量天花板逐步显现,煤炭资源将显得愈发稀缺,煤炭行业高景气度有望维持。”张津铭分析。
■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张津铭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煤炭仍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基础资源,其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与维持市场平稳的“稳定器”作用难以替代。因此,在推进“双碳”进程中,煤炭一方面承担着能源保供的兜底责任,保障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以自身转型升级支撑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坚实基础。
“双碳”目标对于煤炭行业既是巨大挑战,也是空前机遇,煤炭行业势必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张津铭认为:“煤炭行业将由自动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由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零排放迈进。逐步将煤矿开采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数字化升级,打造采掘智能化、井下无人化、地面无煤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煤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煤矿区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先天优势,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外,还有大量的土地、风、光等其他资源,采煤沉陷区可为燃煤发电和风光发电深度耦合提供土地资源。煤矿井巷和采空区形成的地下空间,可用于抽水蓄能、井下碳吸附和碳储存、地热能等开发利用。”
“煤炭行业的发展主要受政策变动及市场供需影响较大,动力煤是煤炭企业主要需求方之一。”高伟表示,“接下来煤炭产业应该持续推进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把绿色化、智能化建设作为企业主要驱动力;煤炭行业还应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等方向转变,与新能源、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