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一线·调查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青海聚焦绿氢和化工的深度耦合

■本报记者 张胜杰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1月01日   第 13 版)

  近日,青海省发改委印发了《青海省绿氢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为我国首个省级绿氢化工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5年,青海省绿氢生产能力达4万吨左右,建设绿氢化工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在绿氢化工耦合盐湖、绿氢化工耦合新能源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引进或培育5家绿氢化工企业,绿氢化工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元。同时,还公布了43个青海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项目清单。

  记者注意到,其他省级氢能发展规划多以氢气制取和氢燃料汽车产业链为主不同,青海将绿氢与化工紧密关联。那么,青海缘何钟情于绿氢和化工的深度耦合呢?

  清洁能源为绿氢制备提供优势

  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可再生能源电价是绿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成本的60—70%。而青海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和电价优势,为构建“可再生能源—绿氢”产业链提供了先决条件。

  据介绍,青海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4000万千瓦,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超过80%,居全国第一。

  《规划》明确表示,要立足省内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泛等优势,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为基础,以盐湖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应用为场景,努力将青海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绿氢化工规模化供应基地、绿氢+热熔盐+储能耦合发展示范基地、多领域应用基地、关键技术创新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构建绿氢化工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中国氢海”。

  “目前,青海的上网电价是0.2277元/千瓦时,这在全国都非常有竞争力。”谈起青海发展绿氢优势,青海某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

  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一些大型企业在青海加大布局力度。目前,已有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等多家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在青海布局了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电耦合、氢能“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应用项目;同时,以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西宁特钢、亚洲硅业为代表的本地企业,正在积极谋划工业领域绿氢替代。

  成本高、产业链不完善等掣肘产业发展

  尽管前景可期,但青海氢能产业的中游储运、加氢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下游尚未起步,绿氢化工技术和关键装备产业存在明显短板。

  “主要受制于成本高企。目前很多企业有意愿,但还算不过来经济账,在做项目可行性分析时就无法通过。”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灰氢可以做到8元/公斤,而绿氢在极其理想的情况下,才能做到18—20元/公斤,根本不具竞争力。”

  其实,高成本并非青海特有。目前我国电解水制氢成本普遍在16—33元/公斤,显著高于化石能源制氢。

  “绿氢价格主要受电价、电耗和制氢设备等影响,其中电力成本占比较大。”青海省氢能产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李光辉告诉记者:“不过,发展趋势向好。目前风电、光伏的成本都在进一步下降。同时,制氢电耗也可能进一步下降。制氢设备也在降价,比如,2022年碱性电解槽单台中标价格普遍在1000万元左右,2023年已降到700万元左右。”

  此外,在氢能产业链构建方面,青海的制、储、输、运等方面还不完善。“目前,绿氢的应用范围较窄,量也不大。如果从国家层面建设输氢管道,我们就可以将绿氢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上海、广东等能源需求大的地区。”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

  技术突破,离不开人才因素

  “成本问题突破的关键是企业实现核心技术攻关,不断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去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从而实现节本增效。”上述业内人士说,这是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发挥青海省电力资源优势,开展“绿氢化工+”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绿氢化工产业应用中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系统集成技术,拓展绿氢化工应用场景。以氢能绿色制取、安全储输、高效利用及氢电耦合为研发重点,开展关键技术、材料和零部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推动氢能综合利用一体化技术提升和创新,加快氢能试点示范应用。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根基。目前,青海氢能人才比较匮乏。“我们正考虑借助外力,吸引氢能领域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来青海。”李光辉告诉记者。

  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院长张焰峰建议,应整合国内外氢能创新资源,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多种科创平台,吸引并培养本省氢能产业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