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多措并举守护“民生温度”

■本报记者 渠沛然 杨晓冉 《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1月01日   第 02 版)

  “全国天然气供应气量已超15亿立方米/天,突破历史极值”“国家管网日输气量突破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集团年发电量完成1.1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我国首个两亿吨煤炭生产基地——鄂尔多斯的神东矿区,采煤机高速运转”……

  近期,两轮强冷空气接踵而至,北方地区迎来大范围强降雪,多地气温骤降,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跌破历史同期极值。随着寒潮南下,华东、华南等大部分地区用气量剧增,供暖供电需求攀升,能源供应迎来真正“大考”。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虽然全国用电用气需求处于历史高位,供暖季峰值用电负荷和用气量均创下历史新高,但本轮寒潮全国能源供应得到可靠保障。

  开足马力全力以赴

  为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各大能源企业加大能源供应力度,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各大气区稳定增产,当好冬季保供“顶梁柱”,天然气供应充足,日均供应量1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8%。

  中国石油“气势全开”,截至2023年12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日供气量最高达到8.6亿立方米,较降温前增加近9000万立方米,刷新历史同期纪录;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南川页岩气田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勘探力度,加快产能建设,夯实冬季保供基础。截至2023年12月25日,该公司入冬以来日均产气43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14%。中国海油也在保供关键时刻加大力度,天然气日供应量达2.78亿方,创历史新高。今冬明春采暖季计划供应天然气255亿方,比去年计划供应量同比增长约6%。同时积极统筹海气、煤层气、LNG资源联合调度,进一步增强资源供应能力。

  在迎峰度冬中,煤炭继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刘涛表示,当前煤炭供需形势总体稳定,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价格处于合理区间,电煤库存保持历史高位。数据显示,供暖季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保持高位,日均发电量25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

  能源供应企业也“开足马力”,全力以赴保障“暖”冬。

  其中国家能源集团聚焦“北方保暖、南方保电”,细化制定增发保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能源保供单位全力备战大范围低温寒潮考验,切实增强能源保供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宁夏、江苏、湖北、湖南、辽宁、贵州等12个省区开机率100%,火力全开、满发多发,充分发挥能源电力保暖保供主力军作用。

  电力供应方面,截至2023年12月13日,今冬全国电力负荷已两次创迎峰度冬历史新高。“目前,电厂库存、北方港口库存、沿江港口库存等社会整体库存,在迎峰度冬期间始终较同期处于高位,有效保障了电煤总体供应安全。”中电联专家指出。据悉,国家能源局高度关注电力供需情况,强化供需预警与研判,推动化解局部地区供应紧张风险。

  运输畅行供应无阻

  作为新疆铁路煤炭运输的“压舱石”,乌将铁路西起乌北站,东到将军庙东站,横贯全国最大整装煤田——准东煤田,日均发送煤炭列车77列。源源不断的煤炭经过乌将铁路、兰新铁路,到达甘肃、四川和青海等地电厂,成为百姓温暖的保障。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服务中心营销室主任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集团及时跟踪新疆22家煤炭生产企业产供储运销变化情况,按流向制定煤炭装车方案,提高保供精准性。截至目前,累计运输“暖心煤”125.3万吨,为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保证。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5日,新疆铁路2023年共发运煤炭1.29亿吨,同比增长5.5%。其中疆煤外运5904.8万吨,同比增长9.2%。

  浩吉铁路全长1813.5公里,是国家“北煤南运”最长的煤炭运输战略大通道。这条铁路一跨长江、两越黄河,途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七省区,为电煤保供运输提供坚实保障。靖边东站是浩吉铁路唯一的枢纽站,每天,大量来自陕北、内蒙古等地的煤都会汇集到这里,靖边东站日接发车量达280列。

  国家管网集团扛稳扛牢冬季天然气保供调度协调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天然气“全国一张网”集中统一调度运行优势,释放储气设施最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北气南下、南气北上、西气东输的输送能力。

  目前,与管网连接的18座LNG接收站日均外输量近3亿立方米,13座储气库同时采气,日采气入网量超1.6亿立方米,全力保障极寒天气用气需求。近日,天津LNG接收站迎来投产以来的第400艘LNG船,成为国家管网集团首个接卸量达400艘次的LNG接收站,进一步提升应急储备能力。

  满仓满库手有余粮

  在资源储备方面,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天然气储备能力较去年大幅提升,地下储气库、LNG储罐可动用气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成品油库存保持高位;全国煤炭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超过2亿吨,可用33天。

  作为京津冀天然气供应主要气源的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第一时间启动储气库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截至2023年12月22日,该储气库群今冬累计供气8.11亿立方米,供气量同比增长49%,调峰量达3061万立方米/日,突破历史极值。近日,辽河油田储气库群也开启极限保供模式应对极寒天气,成为国内首座日采气量突破4000万立方米的储气库。

  采暖季来临前,中国海油全力以赴稳定长协资源供应,积极筹措LNG现货资源,为保障采暖季天然气供应打下良好基础。今冬明春采暖季计划供应天然气255亿立方米,比去年计划供应量同比增长约6%。同时,积极统筹海气、煤层气、LNG资源联合调度,进一步增强资源供应能力。

  煤炭“库存”同样让人放心。各煤炭企业提前做好电煤补库提库和资金保障落实,确保库存满足冬季运行要求,特别是京津冀、黑吉辽和云南等地区,千方百计拓宽煤源,确保燃料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内煤炭需求。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1月,我国煤炭进口量达4350万吨,同比增长34.7%。2023年1—11月,我国进口煤炭4.27亿吨,同比增长62.7%。

  此外,水电蓄能情况也好于上年同期。能源供应企业密集部署稳产保供,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业内人士指出,综合用电需求和电力供应能力分析,预计迎峰度冬期间,虽然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形势偏紧,但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