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合资品牌电动汽车销量不断回升。最新数据显示,上汽大众9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5003辆,同比增长超186%,这是上汽大众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1.5万辆。另外,9月,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量也突破万辆大关,达10002辆,同比增长168%,环比增长24.8%。
在业内人士看来,合资品牌电动汽车销量“意外”增长与近期接连下调在售车型价格密切相关。不过,虽然“降价换量”初显成效,但合资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仍任重道远,亟需寻求发展新路径。
■■ “以价换量”初见成效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74.6万辆,同比增长22.1%,市场渗透率达到36.9%。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9.4%,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6.2%。
为提升市场份额,合资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不断展开价格攻势。其中,上汽通用2024款别克微蓝6续航430公里版本近日已降至9.98万元,限量5000台。今年以来,上汽大众ID.3的售价也不断下调:3月,大众ID.3全系车型均优惠约2万元;7月,又推出限时价格,降价幅度达3.7万元,起售价降至12.59万元。
此外,一汽大众也在今年7月对旗下ID系列纯电车型进行降价,最高降幅达8.7万元;9月,又对ID.4CROZZ车型开启优惠促销,限量3000台,优惠力度接近5万元。9月20日,一汽大众旗下ID. CROZZ系列2024款上市即推出限时优惠活动,全系优惠达4.35万元。
事实上,今年年初特斯拉打响新能源汽车降价“第一枪”后,不少自主品牌随之降价,合资品牌是随后被迫卷入其中。但近期,合资车企在尝到“以价换量”的“甜头”后,降价变得更主动。
电车人产业平台创始人马前程表示:“部分合资品牌‘以价换量’是适应市场竞争新形势的选择。造车新势力率先崛起、传统汽车集团后来居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30%,合资车企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抢占一定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后面将面临无法在中国汽车市场立足的巨大风险。”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虽然降价促销短期内或可提振销量,但并非长久之计。汽车行业分析师邵元骏提出:“车企降价应该更为理性,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与未来规划找准产品定位,并进行合理定价。售价决定整体品牌的市场定位,策略一旦打错品牌形象就很难再重新建立。”
■■ 仍被燃油车产业链牵绊
一直以来,合资车企的优势集中在燃油车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合资车企实际并未及时跟上,仍被沉重的燃油车产业链牵绊。眼看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合资车企选择通过“以价换量”的策略来提高销量。
马前程认为,合资车企目前仍然主要依赖燃油车销售,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动力和积极性明显不足,合资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定价过高,大幅降价是理性回归、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明智之举。
目前,销量下滑、电动化转型跟不上市场,几乎成为合资品牌的共性。相比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合资车企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并不突出,面临多重挑战。一位大型合资车企内部人士此前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发动机是我们的强项,油耗低、动力性和可靠性好,但这些在电动汽车里都不存在了,而我们在电池、电机等方面并无优势。”
目前来看,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正进一步占领市场。随着未来竞争加剧,部分合资品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近几年,合资车企在我国市场发展每况愈下,广汽三菱、东风雷诺、长安铃木等不少合资车企都已相继败走。
谈及合资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马前程表示,合资车企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燃油车这个包袱,以及体制机制如何快速转变。“如何快速适应新的技术方向、新的市场竞争和新的用户需求,如何实现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平稳过渡,这些对于合资车企而言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 不断探索转型新模式
新能源浪潮下,合资品牌也在不断探索转型新模式。例如,大众集团、奥迪汽车今年分别与自主品牌牵手“借技术”,引发业内广泛热议。另外,部分合资车企为跟上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步伐,也开始模仿自主车企,尝试推出独立新能源子品牌。9月21日,东风本田在品牌焕新暨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布会上,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灵悉”,和其首款新能源概念车“灵悉L”,并计划于2024年上市。
“合资车企推出新品牌对推动电动化转型是一个不错的探索。从市场和用户层面看,新品牌更容易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结合,打造一个有别于传统品牌的新形象,符合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心理需求。从车企经营层面看,独立品牌更有利于大胆采用新的营销、渠道和服务模式,新的体制机制更容易帮助合资车企实现转型升级,适应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市场竞争。”马前程表示。
未来,随着合资车企不断深耕新能源领域,自主品牌也不可轻视合资品牌的潜在竞争力。在受访人士看来,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势头强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创新研发车品还是保障营销模式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合资品牌积累多年的研发和制造技术,拥有成熟完善的产业链、销售网络、经验和方法。“尽管船大调头难,但合资品牌的转型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