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心中有山河 壮美是中国

——品读历史地理学著作《中国的河山》

■刘昌宇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10月23日   第 20 版)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走遍神州大地,于一丘一壑间,总会与那些壮美的河山相遇。当伫立于这些风景前时,内心会涌起怎样的情感涟漪?让我们跟随作者史念海的脚步,一同走进《中国的河山》,看看这位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与开拓者,在带着我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厘清人文地理演变源流中,如何描摹和解读这些河山背后的深意和情怀。

  《中国的河山》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介绍我国山川地貌、关隘都会,下册重在梳理我国道路交通与军事地理。作者以春秋笔法,采用历史文献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依照年代顺序,讲述中国历史地理的迁演流变。除了关于黄河、三门峡、函谷关、雁门关等水文地质的介绍,以及古代都城及地形的演变外,还深入探讨了陆路建设、水上交通与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

  首章部分,作者对中国历史地理的全貌进行提纲挈领的解读。史念海研究祖国的历史地理,不仅将其视为一门学问,更将其视为史学家所履行的天职。本着这种情怀,他注重学术研究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力求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长久以来,黄河治理一直是历史地理学家关注的核心话题。对此,史念海一方面着力文献考证,另一方面将实地考察引入沿革地理的研究领域,对文献中的黄河与田野调查中的黄河进行比对。通过系统研究,他创见性地提出,治理黄河须先治理好黄土高原, 并进一步指出,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曾覆盖着丰富的植被,后因无节制开发,森林被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大量泥沙堆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影响了黄河的安澜。因此,只要治理好黄土高原上的绿色生态植被,就能从源头上为整治黄河水患、减少泥沙淤积、净化黄河水质找到根本出路。他的一次次调研,为系统解决黄河变迁引起的城乡兴废,以及未来黄河治理的走向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思路。

  中国的河山,不止有黄河、泰山这样的自然风光,还有众多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气质的人文风景。诸如古代三门峡的漕运,隋唐时大运河和长江的繁忙交通,河西走廊与敦煌古城的兴盛,长安城的历史变迁等。书中,作者从历史地理学的观点出发,将这些颇具年代感的人文风景,用长焦的镜头逐一拉近,以呈现其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大江大河上的百舸争流,到经济大都会的傲视长空,从春秋至隋唐以降的道路交通,到斩关夺隘开展的各类军事活动,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等诸多层面,深刻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文风景的丰饶镜像。

  然而,作者端着他的历史镜头,并未简单止于一时的“推、拉、摇、移”,而是针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地理话题,在揭示其历史真相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新的解析。比如,他对唐代扬州兴起条件的分析,就先从扬州所处的地理位置谈起,再结合当时的交通和资源配给情况,得出扬州的崛起是时代造就的结论。再如,过去许多学者认为“新秦中”与“河南地”是同义语,所指地理范围相同。但他在求证中却发现,二者所辖的地理位置并不完全相同。他的严谨给古老的沿革地理学带来新活力,使其作为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为一位有情怀的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始终以一双睿智的眼睛,深情注视着祖国的河山,用真挚、饱满的情感,以简洁、跳荡的文字,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书中,一处寻常的风景、一个平实的地名,经他一番具有真知灼见的诠释后,立马有了诗意和神韵。如他描写古时的关中地区,形容它的雄、奇、绝、艳,接连用了雄险异常、绝岸壁立、苍翠绿叶等词汇,将读者带入一个云遮雾绕、山花灿漫的世外胜景,令人流连。

  中国的河山,数不胜数,这本著作以独到的诠释,呈现大美河山的历史地理沿革和千年流变,并以意蕴丰赡的布道,为我们读懂河山背后的故事,领略大美中国的万千气象,铺陈出一张天空海阔的绮丽画卷。(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