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关注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9月18日   第 05 版)

  中国能建华北院中标

  沧东电厂三期勘察设计

  本报讯  9月4日,中国能建华北院中标国能河北沧东电厂三期2×66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勘察设计。

  项目厂址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在沧东电厂内现有预留扩建场地建设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项目建成后,将缓解河北南网电力供应时段性短缺问题,并进一步满足沧州市渤海新区集中供热能力,助力国能河北沧东电厂建设“水、电、汽、热”综合能源供应示范基地。(李新春)

  我国绿证累计

  核发量超1.2亿个

  本报讯  日前在江苏苏州召开的2023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传出消息,截至今年7月底,国内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累计核发量已超1.2亿个。

  与此同时,绿证交易量扩大、增长显著。截至今年7月底,国内累计交易绿证约为4620万个,今年前7月的国内绿证交易量远超2022年全年绿证交易量。从累计出售量来看,截至7月底,排在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河北、吉林、江苏,三省绿证出售量均超过300万个。

  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即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绿色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以绿证认定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属性,鼓励用户购买绿证体现绿电消费是国际通行做法。(丁怡婷)

  我国海洋温差能发电

  取得新突破

  本报讯  海洋温差能是重要的海上新能源,也是当前全球新能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近日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海洋温差能发电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将有力推进我国深海能源开发利用。

  海洋温差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之一,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由温度差而形成的热能,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宁波介绍,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丰富,但相关研究此前还处于实验室理论研究及陆地试验阶段。

  宁波介绍,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温差能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依托以往在南海开展海洋地质、洋流、水文等领域的基础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南海水体温度三维模型,并评价优选出南海适宜温差能开发的优势海域。与此同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还联合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前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按照南海的实际海况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

  今年8月,该套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1900米深海域开展了首次海上试验,成功完成温差能发电技术验证。宁波介绍,本次试验发电总时长4小时47分钟,最大发电功率16.4kW,有效发电利用率达到17.7%。

  “此次海试验证了自主研发的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原理可行,同时还验证了海洋温差能发电利用的实用性,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已经从陆地试验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宁波说。(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