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共建“一带一路”为伊拉克带来经济技术发展宝贵机遇

——访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总经理侯赛因·卡德姆·拉比

■本报记者 仲蕊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9月11日   第 01 版)

  今年是中国和伊拉克建交65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总经理侯赛因·卡德姆·拉比(Hussein Kadhim Laaby)近日访华期间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国企业广泛参与伊拉克油气、电力等领域建设,为伊拉克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中伊两国油气合作渊源已久,中伊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企项目进入伊拉克市场。

  “速度最快、

  执行最好的国际合作项目”

  米桑省位于伊拉克东南部,是该国石油资源富集的省份。米桑石油公司作为伊拉克国有石油公司,自2008年以来,统筹管理着该省的石油事务。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和法国道达尔、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位于米桑省的哈法亚项目,米桑石油公司也就成为中国石油在当地的合作伙伴之一。

  “哈法亚项目是中国石油在伊投资的代表性合作项目,在中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被伊拉克政府称为‘速度最快、执行最好的国际合作项目’。”侯赛因表示,中国石油哈法亚公司持续深耕伊拉克石油服务市场,以中国理念、中国技术、中国服务赢得伊方高度信任。未来,米桑石油公司将积极推动包括伊拉克石油部在内的相关机构为项目推进提供更多便利支持。

  “中国企业有技术、有担当,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为伊拉克的工程建设和石油开发作出巨大贡献,提高了我们当地的石油产量,也增强了伊拉克石油开发信心。伊拉克有很好的能源资源,我们希望未来与更多的中国公司合作。”侯赛因说。

  “带来更多高质量

  能源装备及技术服务”

  此次来华访问期间,侯赛因先后参观了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及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等,了解了中方在勘探与生产中的数字化转型应用以及智慧管道案例等,并参观了钻井液、自动化固井和固井水泥浆等先进实验室。

  在中国石油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侯赛因通过远程实时视频观看了两口正在作业的超深井钻探现场;在自动化固井实验室,侯赛因长时间驻足观看自动固井流程,对成功实现远程固井操作赞叹不已。他表示:“每次访问中国,我都能看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城市发展、民用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能源开发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和惊人的进步,特别是在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方面,中方科技水平令人印象深刻。我认为,中国在能源领域应用信息传输技术非常成熟,尤其是5G方面。希望未来能够与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进行更多合作。”

  “中国在油气领域的装备制造、工艺流程等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这几天我参观了几个装备工厂,看到中国能够生产能源和石油领域的所有设备,质量都非常好,一些钻井设备还出口供应到其他国家,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侯赛因指出,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但受此前长期战乱和经济制裁的影响,当地石油基础设施、装备技术水平十分薄弱,需要持续更新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装备和基础设施。

  此前,中企已积极参与伊拉克能源基础设施重建,完成了米桑原油外输管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由中国石油管道局承建的米桑原油外输管道是伊拉克米桑省原油外输的生命线,全长272公里,沿途地形复杂。施工期间,中国石油管道局经过多次现场调研,最终确定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方案,在克服气候条件影响和政局动荡等一系列挑战后,米桑原油外输管道于2014年8月全线贯通投产,开启伊拉克石油外输新的一页。

  “在油气领域,伊拉克需要来自中国的融资支持、先进制造装备和技术经验,相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将使伊拉克与中国企业的沟通合作更加紧密,为伊拉克石油工业发展带来更多高质量能源装备及技术服务。”侯赛因说。

  “热烈欢迎中国企业参与

  伊拉克能源等领域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朋友圈不断夯实,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深化、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最大程度地把油田开发的经济红利留在当地,与伊拉克共享发展机遇,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发展新活力。

  “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伴生气,但由于伴生气处理投资巨大、周期长、技术难度高,我们过去只能把大量伴生气直接燃烧处理,导致巨大浪费。与此同时,伊拉克又面临着缺电少气的客观情况,每年还要从邻国进口天然气。”侯赛因指出,中国石油正稳步推进哈法亚公司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实现5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满足当地400万户家庭用电。未来,伊拉克希望与中国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升天然气处理能力,改善经济民生。

  谈及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口碑,侯赛因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热情、友善,事实证明,他们正在为伊拉克培养大量技术人才,中企更是帮助当地消纳了不少就业人口。”据介绍,截至目前,在中国石油哈法亚公司所辖油田作业区,伊拉克本土员工已达到6426人,有效促进了伊拉克油气行业人才培养和未来产能建设。“中国员工与伊拉克当地民众融洽相处、和谐共存,共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侯赛因说。

  “共建‘一带一路’为伊拉克带来经济技术发展宝贵机遇。目前,伊拉克正处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期,我们热烈欢迎中国企业参与伊拉克能源等领域建设,帮助伊拉克进一步恢复经济、改善民生。”侯赛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