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金风科技:

扎根“梦开始的地方”

■本报实习记者 杨沐岩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8月21日   第 04 版)

  图为“万境新疆“第十六届SUV试驾车队穿越金风天翼达坂城试验风电场。付拥民/摄

  雪山下、盐湖旁的金风天翼达坂城试验风电场,强风卷走地面的沙子,只剩下卵石。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风电机组在此矗立。在长途跋涉后,SUV试驾团队来到这座距新疆乌鲁木齐市区约70公里的风电场,这里也是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风科技”)乃至整个新疆风电“梦开始的地方”。

  ■■单机容量不断升级

  “远处那个就是我们最早生产的150千瓦机组,也是国内最早的风电机组之一。”控制室里,金风科技集团市场总监兼董事长助理侯玉菡指着远处一座风电机组介绍,“近一点的这座是1500千瓦机组,是金风科技比较早期的产品。在里边可以看到正在进行吊装的新建风机,那是金风现在的主力机型,6000-7000千瓦的机组。”

  侯玉菡表示,现在正在倡导陆上风电机组“以大代小”,随着大功率机组逐渐普及,现有风电场将迎来一波升级换代。“原规划10万千瓦的风电场,使用单机容量较小的机组,可能需要60到70台。但若利用现在6000千瓦的机型,只需要十几台就够了。”毫无疑问,大功率新机组的批量化投产,将为风电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侯玉菡认为,当下风电机组价格竞争激烈,风电企业的主要盈利点正逐渐聚焦于后服务市场,例如产品服务和发电收益。“陆上风电经历了多年开发,现在可开发区域的风速比先前风力资源富集的地区要低。这对风电场前期规划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机组功率提升和测风技术发展,低风速地区已经具备了风电开发的基础条件。”

  ■■在新疆仍有增长空间

  侯玉菡指出,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风能资源总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新疆是陆上风电装机的重要阵地,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截至今年7月,新疆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989万千瓦。据了解,金风科技累计在新疆实现机组生产交付超1500万千瓦。

  新疆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决定其庞大的风电发电量必须通过外送实现消纳。车队驶入巴音布鲁克时,无数铁塔撑起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见证着风电人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奉献,远方山脉映衬着线路贯穿一望无际的草原,走近高大的铁塔便能听见电流滋滋作响。金风科技高级技术顾问朱新湘说:“依托特高压技术,新疆风电已实现向湖南、河南和安徽等地的远距离输送。”得益于此,金风科技位于新疆的风电机组能够确保利用时长,有效减少弃风。“我们每年的利用小时数大概在3500左右,对于一般的陆上风电项目来说,能达到2500小时以上的利用时长就已经算是高收益了。”

  另外,金风科技也积极配合国网新疆电力开展能源大数据集控中心建设运营工作,合作建设新疆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在零碳服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企业金融等方面开展创新业务。同时,依托新疆区位优势,积极开拓中亚市场,2022年8月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得中亚地区52.1万千瓦最大风电单体项目,实现重大突破。

  ■■智慧工厂助力高质量绿色生产

  随后,一行人到访金风科技达坂城零碳数字化工厂,作为金风科技在新疆的第一个零碳智能制造基地,该工厂布局风电、光伏、智能微网,打造“三减碳 + 一平台”,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在用能侧、供能侧和交易侧减碳,实现贯穿全过程的能源管理和碳排管理。

  据了解,工厂的能效数字化管理平台接入厂区三级用电计量装置、用水计量装置,实现了对厂区水电各类能耗、清洁能源发电量、碳排放量、碳减排量等数据的采集、分析,综合用能成本降低了15%-20%。

  为满足客户项目交付,工厂搭建了全国项目交付管理平台,实现从“计划-生产-库存-发货-在途-到货”全链条数据打通,实时监控各地工厂物料供应信息,生产计划执行进度和全国各地项目的交付进展等,整体信息传递效率提升60%以上。

  在工厂制造环节,金风所有工厂以生产执行系统(MES系统)为中枢核心,将产品管理、设计仿真、生产执行、仓储物流、设备联网等业务信息进行全面融合,形成集约、高效、稳定、柔性的数字工厂核心信息系统。

  金风自研风电行业的“物流管理系统”,全面管理运输任务下达,车辆调度、到厂发货、运输在途监控,项目现场签收和运费结算等业务。通过对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根据动态运输计划及时调度车辆,实时掌握运输车辆位置,达到精准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