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7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保障核电安全要狠抓设备供应链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7月10日   第 08 版)

  本报讯  记者苏南报道  “当前我国核电在建、在运装机规模已居世界第二,预计‘十四五’中期具备由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条件。”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赵学顺近日在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举办的“民用核安全设备经验反馈及警示教育会议”上表示,“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大到强的转变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更大压力,尤其是自主化国产化设备应用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安全设备质量直接关系核设施的安全运行以及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核电首台套大量工程、首堆应用了很多新技术、新系统、新设备,尚需一段时间来检验。“未来要保障核电安全,需要狠抓核安全设备全产业链。”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核电重大专项、核电技术提升行动等科技攻关,我国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质的提升,基本实现核电重大装备和核心材料自主化,攻克了核电重型装备研发和工艺制造难题,全面实现压水堆主泵、压力容器、蒸发器、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自主化,核电大锻件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尤其焊材、690合金板材等关键材料技术,打破国际垄断。”赵学顺表示,我国还完成了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核电蒸汽发生器等世界首台套设备的研制。目前,核电装备国产化率达85%以上,具备每年制造10台(套)设备的能力。同时,大量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大量国产化设备研发成果成功运用于核电项目,打通了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核电技术装备能力的显著提升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体制机制优势、产学研深度融合、国企民企优势互补,以及全行业开门搞科研、协同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圈。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在核电建设进入规模化、批量化的新阶段,更需要核安全文化的落地。核安全设备质量是关系核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核安全设备行业不是暴利行业,更不能只算经济账,相关各方要推动核安全设备领域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同时,核能行业必须牢固树立核安全文化意识,抓实抓细核电装备制造的全链条管理以及大宗材料和物资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