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投资者大批涌入,金融机构热情高涨。新能源业已成为投资界的宠儿。随着国内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金融对于能源行业的绿色发展的支持正在持续加码。
■■“有资金进入,就说明行业是被认可的,各种问题会慢慢解决”
“在新能源行业,目前电站端的投资增速已经超越电网。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光伏。2022年,我国的电源投资中超过40%投向光伏领域。今年一季度,比例更是高达57%。”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全球绿色能源和光伏金融峰会”上,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委员会专家、顾问王淑娟表示,资金大量涌入的背后是投资者对行业的信心。
“以分布式光伏为例,2021年国家开始推动分布式光伏的‘整县推进’,这促进了投资者对分布式市场的关注。”王淑娟指出,在“整县推进”政策发布前,金融机构乃至大型央国企更多关注大体量、标准化的大型地面电站。“多年来,分布式光伏市场活跃的都是民营企业。但此番‘整县推进’政策的推动下,央国企和金融机构进入给分布式市场带来大量资金支持,对于解决分布式市场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给予了非常大的助力。”
“当前,可再生能源在分布式市场上的确还存在很多问题,小微企业碎片化、统一标准缺乏、优质屋顶资源稀缺。但有资金进入,就说明行业是被认可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慢慢得到解决。”王淑娟说。
■■“投资界是看清了市场变化,才有了投资的底气和热情”
“坦白讲,国内投资界对于新能源行业的热烈追捧也是最近几年内才有的。”华登国际投资总监常静指出,以光伏行业为例,在2018年以前,国内光伏市场几乎都是依靠国家补贴在运行。“当时的情况是,政府补贴多一点、市场就大一点,补贴少一点、市场就小一点。所以,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私募股权投资,对于光伏市场都是看不清的。”
常静表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新能源行业都处于“大干快上”的发展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两千万的风险投资其实在‘大盘子’里占比很小,很难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在2018年以后,国家补贴逐步退坡直至完全取消。“同时,我们也看到,光伏发电的成本一路快速下降,真正具有了经济性。”
在这一过程中,补贴驱动的市场真正变成技术驱动的市场。以光伏为例,从多晶到单晶、电池产品的尺寸从166mm发展到182mm再到210mm;技术路线从P型切换至N型,背后是材料、设备的系列变革,蕴含着众多投资机会。投资界看清市场的变化,才有投资的底气和热情。”
■■“资产、现金流的确定性,需要有效的机制予以保障”
“热情”之下,更需“冷静”思考行业发展的持久之道。
“特别是股权投资,作为投资人,第一位的还是盈利。任何股权投资,首先注重的都是风险,尽最大可能将风险控制在有效的承受范围之内。”上海汇正财经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顾晨浩表示,绿色金融行业的股权投资,更需要具备长期理念。“投资人要对行业有足够了解。如果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就要充分考虑这种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提前做好准备。”
普华永道电力与公共事业并购交易合伙人黎大汉指出,当前,针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已经有绿色债券、绿色征信贷款、绿色基金等多种创新型的金融支持产品和工具。“最重要的是在满足绿色发展的基础前提下,资金投入后有风险可控的回报。”
如何有效地降低风险、控制风险呢?
“一方面,相关的绿色保险产品可以帮助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对于资产、现金流的确定性,需要有效的机制予以保障。其中包括碳排放配额的分配、碳价格和绿色电力价格的确认。”黎大汉指出,在企业进行投资回报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政策保证稳定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足够的市场流动性才能交易资产。同时,这些资产可以有相应的机制拟定对应的价值。这样,金融机构才更有信心贷款给企业,企业也能够有更多的资产质押,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更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