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星辰副刊

中国能源报 2023年05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摹写文人与时代的旖旎画卷(荐·读)

——品读《宋时风雅:大宋文人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钟芳 《 中国能源报 》( 2023年05月29日   第 20 版)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具风雅的朝代,在三百余年的时光里,它开启了唐之后又一个文化盛世,而诸多文化成就的背后,是一大批文人学士的倾力付出。《宋时风雅:大宋文人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一书以轻松诙谐的笔墨,讲述了以苏轼为代表的大宋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历史抉择,以及最终达成的人生价值高度,摹写出一幅文人与时代的旖旎画卷。

  全书从南唐后主李煜起笔,到抗元名臣文天祥止,相继介绍了晏殊、柳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三苏”、赵佶、陆游、黄庭坚、杨万里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东京开封府称帝,建立了大宋王朝。建朝之初,赵匡胤制定了“以文治国”的方略,文化事业得以迅猛发展,诗词书画、陶瓷雕塑、插花茶艺,多点开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文人的地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书中提到的28位人物,有的工于诗词,有的长于书画,还有的在琴棋书画之外,对美食烹饪颇有研究,堪称文化通才。作者在解构他们的生平事迹、重点成就、性格特征时,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紧抓人物自身特点,力求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中国文化史上的“这一个”。比如苏轼,其文学成就以及在书画、烹饪等方面取得的非凡造诣,可谓无人能出其右,如果大书特书,相信每个桥段都足够精彩。但对这些尽人皆知的历史素材,作者偏偏选择退而求其次,以祥略得当的书写方式,将公众最熟悉的内容一笔带过,反而将更多笔墨用在展现人物的精神特质上。  

  为了给读者展现一个别样的苏轼形象,作者着意从治水角度叙述这位文学巨擘在徐州抗洪救灾的故事。通过对苏轼城头上架起行军床,吃睡在抗洪现场的生动摹写,以及洪水退后又在当地兴建水利工程,将抗洪事业进行到底的传神刻画,为读者全面认识苏轼的文人风骨和精神品格,透彻了解其“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人生,增添了更加鲜明的时代注脚。

  抓住人物自身的内在特点,写好中国文化史的“这一个”,在耳目一新中,为读者带来全新的观感和新鲜的文化认同。

  在作者笔下,隐者林逋不但爱梅、爱鹤、爱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无比珍视人间真情。他之所以选择在那个文化盛世作隐者,不是曲高和寡无人唱和,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坚守对大宋文化的拳拳初心。至于以传世名作《岳阳楼记》叱咤文坛的范仲淹,作者更是鲜少提及其文学成就,而是集中以岳阳楼为话题,从其兴建到周围景致,进而联想到北宋的政通人和,从而归结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中华学子都应向范公学习,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襟怀,建设家国。

  循着书中的章节,我们还看到一生致力于宋词革新求变的柳永,为推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他殚精竭虑,已然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治学至境,就连苏轼也从他多变的词风创作中,汲取了丰富的给养。而被称为爱国词人的文天祥,为挽救南宋灭亡的命运,在与元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即便受伤被俘,面对威逼利琇丝毫不改拯救家国的雄心。作者以“挺起大宋的脊梁”为题,热情赞颂文天祥是文人中的真豪杰,他气壮山河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为理想不懈奋斗。

  宋时的风雅,不仅体现在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等闲情逸致上,更表现在文人心忧天下、体恤苍生的执著奉献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读懂了大宋文人的这些面面观,也就读懂了那个时代的风流、高雅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