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这是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主旨讲话指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普遍安全、坚持世代友好。主旨讲话特别指出,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充分释放经贸、产能、能源、交通等传统合作潜力,打造金融、农业、减贫、绿色低碳、医疗卫生、数字创新等新增长点,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外交关系迈向新高度
能源合作将提档升级
这次峰会为中国同中亚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开辟了新前景。主旨讲话指出,扩大能源合作。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扩大双方油气贸易规模,发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加强新能源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
推进绿色创新。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在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推动解决咸海生态危机,支持在中亚建立高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园。中方欢迎中亚国家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等“一带一路”专项合作计划。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今年前4个月,我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1730.5亿元,同比增长37.3%。其中,4月月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02.7亿元,迈上新台阶。进口方面,前4个月,我国自中亚5国进口煤、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324.5亿元,占同期我国自中亚五国进口总值的55%;进口金属矿砂105.9亿元,增长13.7%。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50亿美元,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639亿美元。通过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油气采矿、加工制造、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助力中亚各国产业升级、互联互通和民生改善。
国内外舆论对中国和中亚关系迈上新台阶予以高度关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罗斯政治技术中心专家尼基塔·马斯连尼科夫的话称:“中国—中亚峰会将为双边贸易发展提供新动力,双方在能源以及矿产金属生产和供应链方面存在诸多共同利益。”
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王能全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这次峰会之后,中国—中亚能源合作将提档升级,届时将对中国和中亚国家以及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广泛且深远影响。”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指出,中国—中亚峰会意义深远,中国正迈向与周边地区关系架构的新高度。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中亚峰会标志着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开始机制化,这将极大推动区域发展,并对未来中俄关系发展起到良性功效。
《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多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外交和经贸关系始终稳步发展,中国—中亚峰会彰显出中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为进一步加深双边与多边经济联系奠定基础。
油气领域合作硕果丰
打造新亮点和新布局
中国—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以下简称“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和中亚油气合作两大旗舰项目。中哈原油管道项目立项建设时,王能全有幸参与项目论证和讨论工作,据他介绍,中哈原油管道是我国第一条跨境长输原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阿特劳,东至我国阿拉山口,全线总长近3000公里,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被誉为丝绸之路第一管道。
“中哈原油管道建成,改变了我国以往原油进口仅靠海上运输的方式,实现能源进口多样化,有力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王能全坦言。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气田,途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全长1833公里,在我国新疆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相连接,形成一条将中亚天然气输送至中国东部沿海、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巨大能源战略通道,总输送能力550亿立方米,目前A/B/C线均已投入运营。
截至2023年5月19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累计向我国输送天然气超43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我国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近5亿人口的用气,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供应覆盖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作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主要气源国,也是我国陆上进口气的主要来源地,已累计对华供气逾3500亿立方米。
本次峰会期间,中国和中亚国家还达成了一系列新的油气合作。其中,中国石油与塔吉克斯坦签署博格达项目补充协议,并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关于扩大中哈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股份公司关于扩大战略合作协议》等。
中国石化则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哈萨克斯坦乙烷制乙烯项目关键条款协议,这标志着中国石化将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共同参与并推进项目开发实施,各方预计2024年作出最终投资决策。该项目是哈萨克斯坦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标志性项目,厂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化科技园,利用伴生气分离的乙烷资源建设单套规模为127.5万吨/年的乙烷裂解装置,下游配套建设2套62.5万吨/年的聚乙烯装置。
新能源合作优势凸显
结成能源转型好伙伴
中国和中亚应充分发挥地理相邻优势,打造“油气+新能源”能源转型伙伴关系。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撰文称,过去30年,中国能源企业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中亚五国开展了兼具广度和深度特点的合作。由此形成了中哈石油合作、中土天然气合作、中乌油气通道合作、中塔和中吉可再生能源合作的全方位合作格局,擎起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一片天。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和中亚合作涉及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诸多种类和行业。其中,中哈合资建设中亚最大风电项目江布尔州100兆瓦风电项目于2021年6月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00兆瓦,投产后每年可发电3.5亿度。2021年,中国电建集团总承包建设的乌兹比克斯坦纳沃伊10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乌境内首座大型光伏电站。
本次峰会期间,围绕清洁能源达成的新合作同样抢眼。5月18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中电国际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股份公司、三一重能签署在哈建设1吉瓦“风电+储能”谅解备忘录。
同日,中国铁建、国家电投与吉尔吉斯斯坦签订吉首个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伊塞克库尔1000兆瓦光伏发电厂项目投资框架协议。扎帕罗夫指出,吉当前正在进行一系列能源结构改革,伊塞克库尔1000兆瓦光伏发电厂项目,是吉首个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可大大提升自主供电能力。
当前,国际能源格局持续震荡,中国和中亚通过积累的深度政治互信,应该继续以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拓展能源合作高度、深度和广度。
陆如泉认为,就能源领域而言,主要是抓好中国与中亚政府间、企业间和民间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建设。以“硬联通”实现沿线能源安全互保,以“软联通”助推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以“心联通”促成能源合作行稳致远。